1990年 4月10日,在北京東城區(qū)騎河樓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出生。
1995年
4月10日,媽媽送兩份生日禮物——相聲磁帶、漫畫書,從此迷戀相聲和漫畫,熟悉侯寶林、劉寶瑞、馬季等人的相聲,最愛漫畫《父與子》。
1996年
開始癡迷卓別林,看遍卓別林電影,模仿卓別林步態(tài)、動作。
9月,入北京西城區(qū)宏廟小學。由于上小學前家里沒有教過認字和算術(shù),在學習上顯得十分笨拙。班主任孫老師愛惜子尤,每天安排他在班上說相聲,得到全班同學喜愛。
1997年
由卓別林電影,轉(zhuǎn)而熱愛電影,開始電影之旅。主導著家人共同拍攝家庭電影,比如《老爸與兒呆》、《警察與小偷》系列。
1998年
口述第一篇“小說”《一戰(zhàn)時期的俄國兒童隊》,自此“口耕不輟”(子尤語)。家人均是他的記錄者。
1999年
作第一首自由詩:“北京城,你這蒼老的風,我將伴隨你一生……”進入自由詩之門。
4月10日,9歲生日,子尤得生日禮物《子尤8歲作品集》。每年生日,得到上一年作品集,成為家庭慣例。在小學三年級以前,多半時間子尤住在姥姥、姥爺家。
9月1日,回到父母身邊,住北京大學燕北園,轉(zhuǎn)學入北大附屬小學4年級3班。周末回姥姥家過。
子尤極其珍惜周末自由時間。大清早,天一亮,就坐到窗臺上讀書;由姥姥打字,記錄他口述。他在文學藝術(shù)領域里玩兒得不亦樂乎。讀凡爾納,寫《環(huán)游地球夢》;讀金庸,寫《江南群俠傳》;讀《魯濱遜漂流記》,寫《克里特十年游》;讀福爾摩斯,寫《孫啟元探案全集》;讀莎士比亞,寫劇本;讀《斯巴達克斯》,寫同名話劇;讀貝多芬,寫《真理交響曲》;看《我愛我家》,寫《我愛五三》、《我愛我班》……
2000年
夏,在北京翠微大廈《三重門》簽售現(xiàn)場見到喜愛的韓寒,后一直關注韓寒及其作品。曾撰文《論韓寒的小說》和《我看韓寒》。
主持開辦“月亮文學社”,陸續(xù)演出話劇《命運交響曲》、《莫扎特》、《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麥克白》、《時間管理所》。此外,給同學講故事,組織大家拍電影。因為班主任陳老師的好,子尤的理想之一是長大做小學四年級老師。
2001年
“月亮文學社”,繼續(xù)自編、改編、自演、導演話劇。
2002年
夏,小學畢業(yè),去歐洲探親、旅游,待的時間最長的是在維也納,去中央墓地尋找熟悉的藝術(shù)家,多次拜訪貝多芬故居,走在貝多芬小道上。而《教父》的故鄉(xiāng)西西里島之行,被子尤稱作“驚喜和永恒”。他寫了歐洲之旅的長文和長詩。
9月,進入北達資源中學,在北大附中讀初一。班主任是彭老師。
父母離異,和媽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