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瘋子’來了。”一個士兵說。
“又要打仗了。”第二個士兵說。
“要打大仗了。”第三個士兵強調(diào)。
當然,也會有第四個或第五個士兵埋怨:“又要光榮(即犧牲)了!”
“王瘋子”,就是二野名將王近山。這位喜歡騎高頭大馬、耀武揚威的將軍在前線部隊一出現(xiàn),便會引起一陣轟動。于是,一場大戰(zhàn)、硬戰(zhàn)、惡戰(zhàn)便開始了!
在我們的小說、戲劇、電影里,一個人的外貌和他性格的一致性幾乎已成定格:慈眉善目者厚道、尖嘴猴腮者狡黠、須眉倒豎者勇猛、白面書生者文弱……如果你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這樣以外貌特征觀察人、認識人,就必然會出錯,必然會造成誤會或誤解。
凡是見過王近山將軍的人都說,“王瘋子”的綽號與王近山的外貌幾乎沒有相同之處。
他,中等個,白胖,濃眉下一雙眼睛極為和善,鼻子不是那種象征剛直的槍筒鼻,也不是那種象征兇猛的老鷹鼻,而是普普通通的大蒜鼻,嘴角常露出微笑,說起話來慢條斯理,但一句一頓,口齒清晰。
然而,正是這位白面書生似的將軍身上卻戰(zhàn)傷累累,達七八處:左上臂開過刀,留下一條形傷疤,脈搏量不出,只能量足背動脈;右大腿中部受過骨折傷,走路一拐一拐;頭頂上有三處傷疤,中間一塊大而深,不能用手重按;背部還有一塊花生大小的傷疤,那是子彈穿過右肺所致……
它們是王近山將軍英勇作戰(zhàn)的標記。
王近山在紅四方面軍當連長時,和敵人爭奪一座山頭,他大喊一聲,帶領(lǐng)士兵沖上去,與數(shù)倍于我的敵人展開肉搏。手槍無法發(fā)揮作用,他就上去抱住一個大塊頭的敵人一起滾下懸崖。一塊尖石把他的頭穿了一個洞,鮮血如泉涌,但他全然不顧,拔出手槍把敵人活活砸死。當戰(zhàn)友們在山下找到他時,他已經(jīng)昏迷過去了。自此,“王瘋子”頭上留下了第一處傷疤,洗澡時都不能用勁揉搓。
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油縣南邊打敵援兵,擔任團長的王近山率領(lǐng)部隊出擊,頭部又一次受傷,戰(zhàn)士們用擔架抬著他往后方轉(zhuǎn)移。當時,前線情況十分緊急,徐向前總指揮趕到前線,第一句話就問:“‘王瘋子’在哪里?”躺在擔架上的王近山聽說徐總指揮問他在哪里,拔出手槍命令擔架員:“回去!快回去!”他重返前線,坐在擔架上指揮部隊反擊,頭部又一次負傷。
1937年冬,在抗擊日軍對我一次圍攻時,王近山指揮部隊迅速占領(lǐng)制高點,攔腰切斷了敵人。敵人一梭子子彈打來,擊中了他。當時王近山竟沒有感覺到,繼續(xù)指揮了5分鐘左右。后來戰(zhàn)友看到他軍衣滲出血水,才發(fā)現(xiàn)負傷了。此役,王近山兩處受傷:一處是子彈打中肺部,造成肺貫穿傷;另一處傷在左上臂,形成肱動脈血腫。當時王近山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副團長。
至今仍然健在的李德生將軍、尤太忠將軍回憶說:“近山對在山頭插紅旗指揮作戰(zhàn)鼓舞士氣的做法極為重視??谷諔?zhàn)爭開始后,打第一仗,他仍如此指揮,以后在領(lǐng)導和同志們的多次勸阻下,才注意隱蔽身體。作戰(zhàn)中,當部隊攻城受阻時,他還是要沖上去,豎梯子爬上城。以至于我們在多次戰(zhàn)斗中不得不派六七個警衛(wèi)員跟著他。當他往前沖時拉住他,再不聽勸說,就幾個人壓在他身上,有時氣得他又急又火、又踢又咬……”
有一次,王近山將軍大腿受骨折傷住院,129師政委鄧小平到醫(yī)院看望他。王近山一見到鄧小平,很難過地說:“這下完了,我再也不能打仗了,我這個人除了打仗其他都不會呀,再也不能打仗了,怎么辦呀?……”鄧小平安慰他說:“會好的,會好的,你這個‘王瘋子’啊,真是‘王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