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生宗師楊小樓 (3)

中國戲劇大師回憶錄 作者:梅蘭芳 馬連良 程硯秋


楊小樓短打?qū)W楊隆壽,長靠學(xué)俞菊笙,他出科之后,正趕上俞菊笙的極盛時代,像“挑滑車”、“金錢豹”、“鐵籠山”、“艷陽樓”等戲,都是宗俞的;又跟他的師兄張長保學(xué)了“安天會”和“麒麟閣”,老伶工王福壽教過他的“狀元印”,全是以重金相酬得來的。后來在上海又從小孟七學(xué)“冀州城”,向牛松山學(xué)“林沖夜奔”,學(xué)無常師,只要他認為足以取法的,無不唯唯受教。有一件事為我所目擊的,上海有位票友沈田莘先生 在楊小樓面前大談武生戲,其實是在關(guān)老爺前舞大刀,楊面帶笑容,“者者”之聲,不絕于耳,這個“者”音代表“是”字,足見其虛懷若谷之一斑。

楊小樓的“長坂坡”,得自家傳,他唱的“長坂坡”和俞派最大的不同的地方是楊派唱“人辰”轍,俞派唱“搖條”轍;還有“掩井”一場,也有一段掌故。清末宣統(tǒng)年間,有一天,王瑤卿的母親過生日,楊小樓去拜壽,進門時碰見劉寶全,就問劉今天唱什么。劉說:您來了,我就唱您的拿手戲“長坂坡”。那天,楊小樓聚精會神地聽了“長坂坡”,臨走時對王瑤卿說:人家這段“長坂坡”可比咱們“掩井”一場細致得多,您想想主意,咱們也往細里找找。王瑤卿說:好!您聽我的信兒,我琢磨好了去找您。以后,他們二位有一個多月沒演“長坂坡”。王瑤卿抓工夫就把改過“掩井”一場的詞兒拿到楊小樓家里,互相加工修改,身段神氣也反復(fù)研究。修改后第一次演出,內(nèi)外行看了都說比以前細致生動,此后大家就宗這個路子演成為定本 。于此見得的楊小樓、王瑤卿二位從四面八方吸取養(yǎng)料來豐富自己的演出,特別像劉寶全那樣的名藝人,不用說正是他們找材料的大好對象啦!

楊小樓演戲的最大特色,就是所謂“武戲文唱”,他了解戲情;刻畫人物,人情人理,演“長坂坡”他就是儒將,演“艷陽樓”他就是惡少,臉上有戲,配合動作,在舞臺上不溫不火,恰到好處。形容楊小樓的長靠戲,還有四個字的贊美詞曰“靠旗不亂”,他在舞臺上開打,正所謂指揮若定,腳底下快,手里頭交代清楚,沒有理由他會把身背后的靠旗攪亂。

梅蘭芳曾經(jīng)用十四個字來形容楊小樓:“他有一條好嗓子、長的是個好個子?!蔽渖@一行,由于從小苦練武功的關(guān)系,他們的嗓子大半受了影響,只有楊小樓是例外,他的武功這么結(jié)實,還能夠保持了一條又亮又脆的嗓子,而且有一種聲如裂帛的炸音,是誰也學(xué)不了的。加上他嘴里有勁,咬字準(zhǔn)確而清楚,遇到劇情緊張的時候,憑他念的幾句道白,就能把劇中人的滿腔悲憤盡量表達出來,他那條傳神的嗓子,實在占著很重要的分量。扮武生的個頭兒,長得高大,當(dāng)然占便宜,不過個子高了,必然腿長,個子大了,容易臃腫,楊小樓的好處是扮相魁梧而手腳靈便。不論長靠短打,一招一式,全都邊式好看,他的身段,動作并不太多,講究有“脆勁”,誰看了都覺得過癮,所以他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事。

光緒三十二年,楊小樓被挑選入宮,當(dāng)內(nèi)廷供奉,那年楊小樓是二十九歲,慈禧太后對伶官們常有賞賜,于楊小樓更具好感。那年慈禧已經(jīng)七十四歲了,她對于楊小樓還有一種心理,因為在楊月樓逝世十六年后,再看見他的兒子出人頭地,如見故人,喜不待言。慈禧特別愛看譚、楊二位的“陽平關(guān)”和“連營寨”,尤其是“連營寨”,演畢以后,必定要傳諭二人,同至御前領(lǐng)賞。凡叩頭謝恩時,不必卸裝洗臉,劉備、趙云均將盔頭、髯口摘下,趙云再除去靠旗,頭上戴一頂文生巾或武生巾就可以見駕了!慈禧晚年愛看“連營寨”,甚至令后宮及頤和園之戲臺上,皆懸白綾帳幔,桌圍椅帔亦全用白色,迷信者目為不祥之兆,果然后來光緒、慈禧相繼死亡,兩宮掛孝,假靈堂變作真靈堂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