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不損人,也是一種病態(tài)嗎
弗洛姆認為利己不僅是人的行為的一個方面,而且是人性的一個方面。道德賦予利己貶義的色彩,可事實上,保護自己、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感覺胃疼就蜷曲身體一般的本能。
利己主義不一定是壞事,非利己主義也不一定是好事。所謂病態(tài)的非利己主義者是說,一些人壓抑自己的利己主義,做非利己主義的事,并在每次的行動中,在心里囤積懊惱。這里的矛盾就是病態(tài)所在。
為了獲得周圍人的認同,不想做別人眼中的壞人,害怕被拋棄,所以不敢把懊惱表現(xiàn)出來。
囤積的懊惱,像垃圾玷污廚房一樣,污染你的心靈,讓你越來越抑郁,開始失眠。
原本就是非利己主義的人,做非利己主義的事,只會覺得生活越來越有能量。因為表里如一,行為聽從于心,所以不是病態(tài)。隨心而動是沒有犧牲的付出,能準確地傳達善意,比較容易獲得他人的好感。
過分壓抑內(nèi)心深處的利己主義傾向,強迫自己做非利己主義的事,就是病態(tài),會導(dǎo)致人的抑郁和失眠。西貝利認同這個觀點,他說:“為失眠而苦惱的人是病態(tài)的。這些人里,大半部分都是疑似非利己主義者的犧牲者?!币簿褪牵麄儾⒉皇钦嬲拇蠊珶o私、毫不為己,而是假裝關(guān)心他人。
在西貝利的著作里有位德斯頓夫人。這位夫人說自己已經(jīng)好幾年沒有睡著過了,可是接受了丈夫“做得到就做,做不到就放著”的意見后,竟然意外地睡著了。終止病態(tài)的非利己主義的行為后就可以入睡,事情就是這么神奇。
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就是壞事嗎?實際上并非如此。正因為品嘗過愉快的滋味,才會知道不愉快的滋味。和人接觸的時候,會覺得這個人“讓你感覺到愉悅”,那個人“讓你感覺到不快樂”。這都是正常的。
病態(tài)的非利己主義者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讓他感覺到愉悅”。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當失眠的人感覺到“這個人讓我不快樂”,說明自己的心理開始走向正常了。
那些總是過分關(guān)注別人的感受、需要而委屈自己的人,也就是強迫自己讓每個人都感到愉快的人,一定要記得“即使不被任何人承認,自己還是有存在價值的”。一定要問問自己,我究竟是想要獲得他人的認可,還是想健康地度過每一天,并且在心里發(fā)誓“我一定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