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顆粒物和普通懸浮顆粒物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可吸入”,意味著它們的顆粒直徑比較小,很容易越過我們呼吸道的屏障,黏附在支氣管壁或者肺泡壁上。它們會各施各法,以擴散、碰撞、沉積等不同方式,滯留在我們呼吸道的不同部位。
而就像上面所提及的那樣,不同的顆粒物粒徑不同,物理和化學性質也不同,因此,不可以小看這些微小的顆粒,它們不同的特性使得它們在人的呼吸系統(tǒng)沉積的部位不同。
粒徑大于10微米的,吸入后絕大部分阻留在鼻腔和鼻咽喉部,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順利越過我們人體的保護壁壘進入氣管和肺內。因為大的顆粒,在通過鼻腔和上呼吸道時,會被鼻腔中鼻毛和氣管壁黏液滯留和黏著,并且伴隨著我們的鼻腔分泌物、咽喉分泌物等排出體外。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鼻腔的“濾塵機”可以濾掉吸氣中顆粒物總量的三成至五成。
因為這些入侵的顆粒會對上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使鼻腔黏膜機能亢奮,毛細血管擴張,引起分泌液,從而阻留更多的顆粒物,這是我們人體一種天然的非條件保護性反應。
不過,我們也不能過于依賴鼻子,因為如果我們長期吸入含有顆粒狀物質的空氣,鼻腔黏膜持續(xù)亢奮,很容易導致鼻黏膜腫脹,發(fā)生鼻炎。一旦鼻炎出現(xiàn)了,那么鼻腔黏膜對于入侵顆粒物的亢奮反應就會降低,從而削弱了鼻腔“過濾機”對顆粒物的防護能力。
而比較小的顆粒,它們能聰明地躲過鼻腔的阻撓,進一步進入我們的呼吸道,黏附到支氣管壁和肺泡壁上,從而引發(fā)咽炎、喉炎和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研究表明,長期生活在飄塵濃度高的環(huán)境中,罹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會比生活在飄塵含量較低的地區(qū)要高得多,特別是慢性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等發(fā)病率。而對于本身患有這些疾病的人們而言,高濃度的可吸入顆粒物生活環(huán)境,將直接導致病情惡化,甚至提前死亡。
所以說,可吸入顆粒物對我們的健康影響是“立竿見影”的,條件允許的話,我們必須要從生活環(huán)境、交通環(huán)境以及預后措施等各方面,多管齊下,盡量避免長時間活動和生活在高濃度的可吸入顆粒物環(huán)境下,以減輕呼吸道疾病的病發(f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