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驅(qū)山走海置眼前(2)

大唐李白2:鳳凰臺 作者:張大春


這三部抄本與李白另有因緣,只其中一部—也就是留在李颙安州故里的一部,較諸另外兩本,有些許不同。那是因為李颙于數(shù)年之后,病篤彌留之際,曾經(jīng)喚人取筆墨到榻前來,說:“某更有一詩未曾寫了?!?/p>

接著,他對家人說起了他獨自向大匡山告別的最后一程,是來到當初李白刓苔作詩的巨石之前。但是卻無論如何不曾料到,一首五言八句,僅僅留下了一個“去”字,似乎這也是冥冥之中注定,他也到了不得不走的時刻。在家人的攙扶之下,李颙搖晃著他的大腦袋瓜,吟了兩句:“誰留去字去,石上望神仙?!本驮谶@虛渺空寂的一望之中,李颙垂下頭,像是對他的家人、更像是對自己說:“尚有一韻,竟不記耶?!彼肆硗鈨删?,溘然而逝。

至于故留“去”字而去的李白,一啟程就把什么都忘了—尤其是他的兄弟。

李白之兄一郎,族中大排行第八,名尋,生小勤謹木訥,十四歲上從李客遠行,安置在九江,隨俞氏航船一門習算學,之后便落地生根。李白之弟三郎,族中大排行十六,名常,鄉(xiāng)里最稱干練。李常也在十四歲剛滿之時追隨隊商出綿州,不多久就在巴蜀之間自領估販貿(mào)易,三年而獨立。之后又過了一年,李客招之到石門山官渡口,所謂“巴蜀咽喉”之地,建立了可以轉(zhuǎn)運十萬石物資的棧坊。

官渡口舊名紀唐關,一關所轄之區(qū)覆蓋了巫峽兩岸,李常的倉鋪就在北岸信陵鎮(zhèn)。由于江面澄平,水勢深靜,全無波瀾漩陷之險。一般水路行旅,皆在此地渡口選船。有那輕裝就道,欲快行速至者,必揀選小舟,多在南岸登船。至于負載沉重,貨運躉行的,往往要借力于七八千石的大船,多在北岸登船。岸間就憑仗排筏過渡。

李白于此度出川,由蜀之巴,半程山水算是重來回味,于吳指南卻新奇異常。為了讓這友伴也能飽覽山河明秀,李白遂仍由陸路啟程,先折往奉節(jié)白帝城—此縣,以諸葛亮奉劉備“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的操守而命名;此城,更因昔日劉邦以赤帝子之身醉中劍斬白帝子而留名;而這里,也是三峽的起點。

古來以出三峽為出巴蜀之稱,三峽兩岸,叢山綿延七百里,形勢光景,不一而足,或雄奇險峭、或俊秀嫵媚,瞬目以收,但覺變化萬千。

長江三峽風景秀麗。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以簡約痛快之筆寫之,千古以來,無有過者;像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迭嶂,隱天蔽日?!痹偃纾骸白苑峭の缫狗?,不見曦月?!被蛘撸骸爸劣谙乃辶辏貨冏杞^?;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钡钦驗闊o有過者,卻往往于酈道元的文字之外,也就很難見識三峽的其他面目了。

即以古里計程,三峽七百里之說也多了,自蜀徂楚,江行西起奉節(jié)縣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約唐里三百有余,四百不足,前后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相貫而成。瞿塘峽位在最西,景貌短促,前后僅十五里,向?qū)俜罟?jié)巫山縣。巫峽九十里,從巫山到官渡口,此地已屬巴東。再向下,則是西陵峽,一百三十里,由秭歸到南津關,屬湖廣之區(q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