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錫瑞《義和團運動的起源》

且借紙遁 作者:葛兆光


義和團的研究,我實在是外行。讀了一遍周錫瑞《義和團運動的起源》(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覺得很精彩。但是此書在學術史上的意義和價值,我不能完全了解,蓋要評價,需得對義和團研究之方方面面有一定知識才行。

不過,讀了他的《中文版序言》中有關中國學界熱衷于“起源研究”的批評,頗有一些想法。周錫瑞引用日本學者小林一美的話,說中國學者“熱衷于尋親,而忽略了對形成義和團運動的固有邏輯及發(fā)展規(guī)律的解釋”,所以,一般著眼于“組織源流”的研究,而他自己則注重降神儀式對義和團發(fā)展過程所起的作用(6頁)。因為義和團很松散,僅僅從組織源流上去探討是不行的,農村降神儀式使很多人自發(fā)地加入了習武隊伍,降神儀式中的神靈、功夫、巫術更容易在農村流傳,因而對義和團的形成起了決定的作用(7頁),這種說法也許有道理。

在全書結論中,他又引用了馬克·布洛赫(Marc Bloch)的話,對歷史學界“起源偶像”的職業(yè)迷戀進行了批評,說那些專注于尋找名義上相同或相近的“起源”的做法,是“把始祖與解釋混淆起來”,“或者更糟,他們發(fā)現(xiàn)的始祖只是在名稱上偶然相同”(362頁)。也許這值得深思,因為它很可以反思對于道家和道教的淵源的追尋,我總覺得公元二至四世紀的道教形成,不應當在道家的思想中尋找來源,而是應當在當時社會與人們的觀念、行為和習慣中尋找它突然興盛的原因。

(1995年5月22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