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或文化史上都像一則神話。
現(xiàn)在收藏于臺北故宮和遼寧博物館各有一卷《蕭翼賺蘭亭圖》,傳說是唐太宗時代首席御用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但是大部分學者并不相信這幅畫是閻立本的原作。
然而蕭翼這個人替唐太宗“賺取”《蘭亭序》書法名作的故事,的確在民間流傳很久了。
唐代何延之寫過《蘭亭記》,敘述唐太宗喜愛王羲之書法,四處搜求墨寶真跡,卻始終找不到王羲之一生最著名的作品—“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那一天“蘭亭”在紹興城南,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五三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友人—戰(zhàn)亂南渡江左的一代名士謝安、孫綽—還有自己的兒子徽之、凝之,一起為春天的來臨“修禊”?!靶揿笔前纬幌樾胺x的風俗,也是文人聚會吟詠賦詩的“雅集”。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初春,在“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山水佳境,包括王羲之在內(nèi)的四十一個文人,飲酒詠唱,最后決定把這一天即興的作品收錄成《蘭亭集》,要求王羲之寫一篇敘述當天情景的“序”。據(jù)說,王羲之已經(jīng)有點酒醉了,提起筆來寫了這篇有涂改、有修正的“草稿”,成為書法史上“天下行書第一”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是收錄在《古文觀止》中的一篇名作,一向被認為是古文典范。
這篇有涂改、有修正的“草稿”,長期以來也被認為是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死后,據(jù)何延之的說法,《蘭亭集序》這篇名作原稿收存在羲之第七世孫智永手中。智永是書法名家,也有許多墨跡傳世。他與同為王氏后裔的慧欣在會稽出家,梁武帝尊敬他們,建了寺廟稱“永欣寺”。
唐太宗時,智永百歲圓寂,據(jù)說還藏在寺中的《蘭亭集序》就交由弟子辯才保管。
唐太宗如此喜愛王羲之的書法,已經(jīng)收藏了許多傳世名帖,自然不會放過“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何延之《蘭亭記》中說到,唐太宗曾數(shù)次召見已經(jīng)八十高齡的辯才,探詢《蘭亭》下落,辯才都推諉說:不知去向!
蕭翼賺蘭亭唐太宗沒有辦法,常以不能得到《蘭亭》覺得遺憾。大臣房玄齡就推薦了當時做監(jiān)察御史的蕭翼給太宗,認為此人才智足以取得《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