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日子,李代問日日守在畫舫,柳如是挑琴輕吟,李代問案頭作畫,琴音裊裊,情意綿綿。沒有昔日大家的宣章硯墨,一把素琴,一紙丹青,柳如是已經(jīng)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有你的歲月,一切都那么安好,連窗欞外的細雨,似乎都分外有情。今生有你,飄零的心終于有了依靠,唯愿來生,我們再次相隨!
柳如是心氣很高,她不會讓自己就此沉溺于情海,除了愛侶,她時時記得李代問對于自己的另一個身份,那就是——自己的恩師。李代問下筆素有“晉唐人風(fēng)神”,素來聰慧好學(xué)的柳如是怎會讓這樣的大好機會白白溜走呢。
于是,在每日呢喃之余,柳如是總不忘向李代問悉心求教,李代問自然樂意指點。
在與李代問相處的短短歲月中,柳如是的書法技藝日益精進,她本就不愿做小女子姿態(tài),通過李代問的悉心教授,柳如是的筆法更加凝重,毫無閨閣之氣。
原想歲月會一直靜好,怎奈流年處處流殤。
柳如是本以為她和李代問可以這樣日日相守,但是她不知道,這個她想傾其一生去愛的男人,卻不是一個甘愿為了愛情放棄一切的人。在柳如是和俗世功名之間,他很決絕地作了選擇,沒有一點猶豫。
或許是愛得不夠深吧。
這段愛,匆匆結(jié)束,沒給柳如是更多加以理解和求得安慰的時間,她只能默然接受。
臨行前,李代問贈給柳如是一枚玉印,上面刻著“問郎”二字,只有這兩個字,沒有一句惜別的話,沒有給柳如是一個想念的借口,更沒有讓她繼續(xù)等待的理由。凄然一笑,李代問決然而別,獨留悲怨交加的柳如是寸斷肝腸。
情殤由來如此,一方斷然決絕,而另一方只是有感于那一個回眸,自此常思于朝暮。柳如是曾經(jīng)幻想李代問會是她的一生所依,誰能料到,這一抹走過靈魂的痕跡,終究只能作為一個記憶長埋心底。
深受情殤的柳如是一時之間難以自愈,整日郁郁寡歡,難道世間男人竟都如此薄情寡義嗎?時間一天天流逝,每天往來于柳如是游船上的名流依舊絡(luò)繹不絕,但是很長時間都沒有一個人能夠再次打開柳如是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