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困惑3 為什么爸爸對孩子的問題“漠不關心”(3)

養(yǎng)孩子,我們可以不吵嗎? 作者:(韓)吳恩瑛


爸爸的不安

我想問爸爸們一個問題。當他們說出“沒關系,別管他,照樣可以長得很好”這句話時,是抱著什么樣的心態(tài)呢?心安理得?還是真的深信不管不顧、完全聽之任之的育兒方式可以讓孩子很好地成長?這些爸爸有沒有身為一個父親的自覺,有沒有為了好好養(yǎng)育、教導孩子而樹立堅定的價值觀?恐怕沒有吧。很多時候,爸爸們?yōu)榱送涀约旱牟话才c擔憂,會在沒有任何行之有效的對策的情況下,一邊說著“會好的”,一邊做一個極度的樂觀主義者。他們在自欺欺人。他們總是說“會好的,真的會好的”,不想讓不安左右自己情緒的心理,就是爸爸們的不安。因此,爸爸們被逼入絕境,他們會認為家人不了解自己,進而成為一個喜歡借酒消愁的爸爸。那么,爸爸內(nèi)心不安的本質(zhì)是什么?我認為是固執(zhí)。韓國的爸爸們基本上不會說出“是我想錯了。好像是我錯了”這樣的話。這就是固執(zhí)。

前不久來治療室接受治療的一位患者說,她的丈夫是個荷蘭人。這位患者在生過孩子后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一度不能好好照顧孩子。所幸這位患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比較好,所以他們把孩子送去了托兒所,孩子的媽媽就一直臥床不起。不僅如此,這位患者很討厭家政服務人員來家里打掃衛(wèi)生,而自己又不能親自操持,于是她的丈夫每天下班回家都會看到一片狼藉的房間,家務事也自然地落到了丈夫的頭上。這位患者的丈夫每天下班回家后一力承擔了接孩子回家、收拾房間、喂孩子吃飯、給孩子洗澡、哄孩子睡覺的所有事情。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的爸爸會怎樣做呢?他們多半會對這種狀況憤懣不已,進而對自己的妻子日漸嫌棄。他們會為妻子沒有盡到本分、沒有照顧孩子而大發(fā)雷霆、不知所措。相反,這位荷蘭爸爸發(fā)現(xiàn)在妻子治療抑郁癥的時候,孩子好像也患上了抑郁癥,于是他把孩子也一起帶來了治療室。他會積極地接納我的建議(大部分都是爸爸應該為妻子和孩子做的事情),也會向我描述孩子與妻子的情況、提出一些對策,并表示愿意進行任何嘗試。他總是欣然接受這些,而且一直在問我自己應該做些什么。因為這位丈夫非常珍視和愛護自己的妻兒,所以他對孩子和妻子的預后與治療非常關注。在我向他闡述妻兒的情況時,他從沒有表現(xiàn)得過于激動或憤怒。

如果換做是韓國爸爸遇到這種孩子或者妻子需要接受治療的情況,那么他一定會說孩子或者妻子很正常,并沒有什么問題。然而,長此以往,這些“終究會變好”的事情卻會變成他們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在這里我要說,對妻子或孩子的情況漠不關心,照此發(fā)展下去,最終情況樂觀的可能性只有0.001%。假如現(xiàn)在告知他們?nèi)绻麄円恢倍际沁@種態(tài)度,那么一兩年后妻子的病情會惡化到何種程度,他們很有可能會大發(fā)雷霆,摔門而出,丟下妻子一人在診療室。爸爸這樣的態(tài)度就是“固執(zhí)”,就是“逃避”。這種態(tài)度的內(nèi)因是爸爸們的一種本能,一種妻兒一旦遇到了問題就認為是自己的失職,會油然而生出一種自卑感和進行自我攻擊的本能。爸爸們總是認為,我的家庭、我的家人遇到的問題就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失職。所以在遇到問題時,比起站在孩子或者某個家庭成員的立場思考問題,爸爸會一如既往地用“不”來回應。這種態(tài)度也是在父子父女關系中,爸爸一向站在孩子對立面的原因。因為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爸爸只會固守自己的立場,從不會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其實,在聽到孩子跟自己說他遇到困難時,爸爸會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所以,在孩子生病的時候,爸爸會因為自己愛莫能助而心情糟糕。更何況妻子還會跟丈夫抱怨“學校老師說民宇學習不好,而且經(jīng)常打同學,讓我們帶孩子去精神科看一下”,這會使丈夫更加難過,他只得回以“孩子都這個樣子,這沒什么”。這表示爸爸把這些問題看成是對他的攻擊,而他卻接受了這種攻擊。久而久之,這位民宇的爸爸就會變成一個漠不關心的爸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