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親子閱讀進行時(6)

真正的陪伴:爸爸教育孩子的9個關鍵詞 作者:張貴勇


作為出版家,張杏如的觀點或許沒有錯。但我一直覺得,給孩子選擇圖畫書還是應該有所選擇,主要是在題材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孩子的理解力有限,另一方面是有些內容可能觸動敏感的童心,引起意想不到的負面心理反應。盡管現在的孩子相對早熟,但關于離婚、單親家庭的故事還應盡量少讓孩子接觸,或者等他們長大一些再讀給他們。例如,伊芙·邦婷與泰德·瑞德合作的《記憶的項鏈》,講的是重組家庭的故事,內容很好,非常感人,但沒有相關生活經驗的孩子可能無法領會,不妨選個合適的契機再讀給孩子。

還有關于戰(zhàn)爭題材的圖畫書,雖然其中不乏經典之作,但也不適合讓孩子過早接觸,尤其是在學前教育階段。如《星期三書店》、《鐵絲網上的小花》、《大衛(wèi)之星》、《敵人》等,這類書籍更適合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閱讀,而且需要老師的價值引導,幫助孩子從積極的角度看待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主人公。畢竟孩子生活經驗比較欠缺,一旦誤讀,很可能產生南轅北轍的效果。其他的,類似魔幻、恐怖小說也不應過早讓孩子接觸。

我采訪過“雞皮疙瘩”系列作者、美國著名作家R.L.斯坦,他說寫這些書是為了給孩子提供快樂的歷險,但他也承認他的書更適合小學高年齡段或中學的孩子。

實際上,檢驗圖畫書適不適合孩子閱讀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自己先讀一遍。我每次給哲哲選書的時候,都是這樣做的,只要沒有太過負面的東西,都會放行。遇到容易產生誤解的部分,我會不厭其煩地跟他交流、討論,直到孩子真正明白為止。

所以,圖畫書不需要分級,但需要家長認真篩選,替孩子把好關。

4.邊讀邊討論好不好

曾經問一個同事,是否給孩子讀圖畫書。同事很肯定地說,當然讀了。

又問他:“那你都讀的哪些書呢?怎么給孩子讀的?”他說:“我啊,買了很多光盤,如《鞠萍姐姐講故事》、《聽媽媽講故事》、《魔法媽媽講故事》什么的,到時候一點播放鍵就行了,我家閨女挺愛聽的?!?/p>

原來如此。

我個人非常不贊同這種偷懶的做法,而且媽媽過于溫柔的講故事方式,遠沒有爸爸那種形象又夸張的講法吸引人。其實,所謂親子閱讀,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閱讀,不是機器單向度的自吟自唱。鞠萍姐姐也好,魔法媽媽也好,講故事雖然很動聽,但都不是一個活生生的可以展現音容笑貌的人,不是可以交流的對象,代替不了哪怕笨口拙舌的爸爸或媽媽。親子閱讀,一方面是給孩子讀故事,教他們懂得生活的哲理,另一方面在于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以書為載體加強親子之間的互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