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多數(shù)時的狀態(tài),大多人的想法。如果按照這個慣性來做廣告顯然是對不起甲方對不起廣告主的,這就好比一群猴子為爭奪猴王這個位置打得頭破血流,佛看不下去了,對其中的一只說:“下一輩子的輪回你可以做一個人,你有什么愿望嗎?”猴子說:“如果我做了人,我必須扛著槍崩了猴王,然后我要當猴王?!庇辛巳说乃季S,何苦去管猴子的世界?這就是慣性思維的可怕。于是廣告界開始大張旗鼓地喊著:沒有創(chuàng)意就去死。一來是警示自己,二來自然是喊給廣告主聽的——我們一直活著,所以我們肯定會有最牛的創(chuàng)意。
所以我們開始研究每一個張三李四王五背后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們才去想每一個名字背后到底蘊藏著什么樣的玄機,好等待那剎那的揭秘讓每一位觀眾有一種“哇哦”的感覺。父母都會在名字上給予子輩一個寄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僅僅是一個愿望更是一種復(fù)雜的情感寄托,就像你每周去星巴克、吃肯德基的漢堡、對下一季的車展牽腸掛肚,聽說iPhone5S 上市、高爾夫公開賽即將開幕便心潮澎湃,你到底想要什么,你清楚嗎?
這就是一個高瞻遠矚的品牌帶給其受眾的一種脫離了Logo、Slogan 之外的一種情感寄托。就像在茫茫人海中突然聽到你的名字在廣播里被喊起,被某一個闊別多年的好友喊起,那一種感情無法形容,會如同烙印、刺青般深深地影響你一輩子,因為這個標識對你來說獨一無二,屬于你。
每一個人生來就是一個品牌,無論你是否承認或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