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這個人為什么這輩子要干這個事?他說他是為了錢,2萬英鎊,那是白花花的銀子啊。他這輩子就就是奔這個錢去的。其實這對當時的歐洲人來說這也沒什么奇怪的,伽利略那么偉大的科學家,不也為了菲利浦三世的那個獎金在那兒拼命地死磕嗎?
一個創(chuàng)新者的性格
當時的英國工匠在錢的背后還有種東西非常有意思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什么叫工匠精神?在哈里森這個人身上體現(xiàn)得就非常明顯。首先他一定要做出一個非常完美的東西,剛才我們說他從H1一直到H4一共四代花了29年時間。其中第三代H3最難,他一共耗費了十幾年的時間。
那這十幾年他靠什么生活呢?他就不斷地跑到經(jīng)度委員會去跟人家說:你看我這已經(jīng)比較靠譜了,你再給我撥點兒款吧!經(jīng)度委員會就像擠牙膏一樣,每次就給他500英鎊。整個這25年最后總共撥給他2500英鎊,他就靠這個過日子。剩下每天就在自己家里弄這個東西。其實第一代不就已經(jīng)挺好了嗎?對,但是他一旦覺得有改進空間,他就會跟經(jīng)度委員會申請說:要不你再給點兒錢,我再重新弄一版?
在哈里森做H3的十幾年時間里,他把給他做助手的弟弟都耗死了,最后讓他兒子給他當助手。當他最終拿到經(jīng)度委員會發(fā)給他的獎金的時已經(jīng)是1773年。他老人家已經(jīng)80歲了。你說一個80的老人在拿到這個獎金的時候,還有什么用處嗎?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在他的靈魂深處,除了為了錢,背后還有一種叫工匠精神的東西。
更有趣的是當時法國政府知道他在弄這個科研攻關項目時,就去找他說:要不我們給你錢,你把這技術給我。哈里森一口就給拒絕了。法國人又說:要不這樣,你就給我看一眼,我什么都不拿走,我也不用你給我講什么,你就讓我看一眼,我們花500英鎊,行不行?他還是說不行。
你說他為了錢,他還有民族氣節(jié),當然他有民族氣節(jié)也不耽誤他跑到經(jīng)度委員會去說,你看法國人就找我看一眼就花500英鎊。你們得再給點兒錢,要不然我就給法國人看。他又拿這個去要挾英國人,所以特別逗。你會發(fā)現(xiàn)他是財迷、工匠精神和愛國主義者的一種非常奇妙的混合。可能這種性格恰恰是一個創(chuàng)新者的性格。
但是你以為這幾十年間所有英國人都在等著哈里森嗎?不是。更主要的主戰(zhàn)場其實根本不是他,而是另外一個領域的天文學家們。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的格林尼治天文臺,這個地方在倫敦8公里之外的泰晤士河口。我們所有學地理的人都知道0度經(jīng)線通過它。
可是為什么要設立這個著名的天文臺呢?
其實從17世紀開始,絕大多數(shù)英國人都跟牛頓一樣,認為只有讀懂了上帝做的這個鐘表—星空,我們才可能找到精確的解決經(jīng)度問題的答案。所以,格林尼治天文臺其實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設立的。一幫天文學家,前后大概四五代人,耗盡了自己的心血,都是要來解決這個問題。
那么,這兩條路線之爭,最后誰勝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