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我覺得電商對傳統(tǒng)行業(yè)一個最大的威脅就是把年輕族群給切斷了。如果這個時候你再不趕上這班車的話,會發(fā)現你沒有儲水了。不久前,我跟一位百貨公司的老總談到,5年前在他的百貨公司我看到顧客的平均年齡大概是28~35歲,特別是對于女性用戶,這是一個可以到百貨公司逛店的年齡,再年輕些不需要百貨公司,她們去批發(fā)市場、農貿市場,那里更便宜。 28~35歲正是成為百貨公司、專賣店用戶群體最集中的年齡段。 可是現在我在百貨公司發(fā)現時間往前邁進了5年,這里的顧客平均年齡也大致大了5歲,即百貨公司的核心用戶群體年齡段集體后移,成為了33~38歲。這其實是線下百貨公司可能面對的最大憂患。為什么?這些年輕的族群從渠道上來講,更多地被引到另外一個新的渠道去了,而消費者對購物場所、購物渠道的選擇和使用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一直延續(xù)下去。換句話講,就是說我相信你既然已有組建一支陸軍的能力,那么有一天你也可以構建你的空軍。只不過你不能用陸軍的思維去建設空軍。
作為一個曾經的傳統(tǒng)行業(yè)的管理人士,后來做電商,既而又跨界進入私募投資領域的一個跨界老兵,對于傳統(tǒng)企業(yè)觸電,我總結一下我的個人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我們前文提到的,如果希望進入電商領域,那么不管你的背景是生產型企業(yè)還是零售企業(yè),第一個前提就是歸零心態(tài),從零開始。千萬不要抱著我有什么,然后只是單純地把線下的業(yè)務延伸到線上來,那樣是走不通的。雖然本質上都是買東西,賣東西,但是平臺不一樣,渠道不一樣,提供的這種給用戶的感受也不太一樣。這是第一個建議,即歸零的心態(tài)。
……
我的第二個建議是避免所謂的穿新鞋走老路,這里我建議最好是新的團隊、新的組織架構,不要一開始就談什么集合效應。先不去想集合效應,也不說把這塊新業(yè)務和現有業(yè)務并在一起能夠產生多少化學反應,你更多的是要先把它當成一個全新的孵化行為。為什么?打一個比方,一個企業(yè)現有業(yè)務就好比你有一個18歲的孩子,已經長得很健康了,此時你試圖要養(yǎng)第二個孩子,希望這個小兒子和大兒子的個性、特長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怎么辦?你要把這個小兒子放在一個同大兒子不一樣的環(huán)境里面。我曾經在跟一個國內很大的傳統(tǒng)企業(yè)的老總交談時,談及電商孵化問題,打的就是這個比方?,F在成熟業(yè)務就是你的大兒子,今年18歲,要想做一個電商就等于你要再養(yǎng)一個兒子。你現在告訴我說,這個小兒子要跟大兒子長得完全不一樣,那你就不能把他養(yǎng)在大兒子的身邊,否則他一定跟大兒子學。是否可以考慮把小兒子放在另外一個搖籃里面,比如說小兒子要很洋化,那就把他放在美國,培養(yǎng)10年或15年再告訴他,嗨,你還有一個大哥,你們兩個之間是血脈相通的,你們兩個其實是可以聯手來征服這個世界的。但是你不要第一天就告訴他說你有一個哥哥,這個哥哥比你大18歲,你要和他一起生活,但你要和他不一樣。你也不能跟哥哥說你有一個小弟弟,從第一天起便要關照這個小弟弟。如果這樣那我保證這個小弟弟長得還跟那個老大一樣。因為他是在老大的影響下,或者說在老大這個巨大的影響力下成長的。這個比喻就是告訴你,你的傳統(tǒng)行業(yè)已經很成熟了,一年有多少銷售,多少人,多少副總,幾個高管,幾個組織體系,幾個流程已經很穩(wěn)定。若你要做個全新的東西,放在舊系統(tǒng)里面怎么可能跟舊的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