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么會那樣呢?
這要從人吃人的歷史說起。
我們都知道的,我們的祖先曾經(jīng)互吃,這是不爭的事實。動物也有互吃的時候,但往往是在特定情況下,不經(jīng)常。而古人類的互吃,曾是一件很經(jīng)常的事。
一個部落的古人類抓住了另一部落中的一個,準(zhǔn)備著要吃后者了。于是圍著火堆蹦蹦踏踏,拍手齊叫,那是開吃時本能的快樂。之后,開始操刀肢解了,像今天的廚子剖魚或剁雞塊。而小崽子們,瞪著他們的小眼睛看,鮮血四濺,哀號聲聲,他們也絕不會捂上眼睛和耳朵。
那是他們習(xí)以為常了的,也是他們最初所慣看的“熱鬧”。后來小崽子們長大了,一個個兇殘無比??磻T了吃同類之“熱鬧”的他們,并且也很愛吃,長大后能不比野獸更兇殘嗎?他們的小崽子又不同了,“進化”了些,無師自通,居然虐待起被縛住并即將被吃的同類來,用木棍挑出可悲的后者們的眼,或用石刀割下后者們的鼻子、耳朵。在哀號中獲得了樂趣、快感。那是他們“創(chuàng)造”的樂子,也帶給包括父母在內(nèi)的全部族一種樂子,于是受到鼓勵。大人還相幫著那么干,又于是營造出“熱鬧”的氣象。
后來,人吃人不那么容易了。因為有的部落壯大了,有的部落幾乎被吃光了、消亡了?;ハ嘁蔡亟鋫?,抓住一兩個,不夠分吃。
于是被抓住的人,就有了另一種用途——作為祭品。
祭是儀式。源于人類對某種圖騰的敬畏之心,也源于祈禱之愿。
現(xiàn)代的我們,寫下或讀到某人、某些人因某種“原因”成為某事件過程中的“祭品”時,細一尋思,短短一行字,意味著多么血腥的不幸和多么巨大的恐怖??!
再后來,那是幾多的一千年后,人類不再以同類的頭和心來祭祀了,代之以牲畜了——遂成習(xí)俗,沿襲至今。然歐洲已不如此,亞洲故之。中國的農(nóng)村,尤其不改。殺牲宰畜,便仍是農(nóng)村孩子們所慣看的“熱鬧”。
畢竟,以牲畜為祭品,較之以同類,是人道主義的初級體現(xiàn)。所謂“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盡管,那時“人道”還未成“主義”。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偉大”的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