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出土的驚艷
海頓:第一號C大調(diào)大提琴協(xié)奏曲
Haydn: Cello concerto No. 1 in C major
大提琴是古老的樂器,然而其獨奏和主奏的地位,卻花了很長時間才建立起來。
巴洛克音樂中,有一個部分是“數(shù)字低音”,意味著低音伴奏因為依照固定模式反復滑動,所以不必一個個音符譜寫,用簡化的數(shù)字代表就可以了?!皵?shù)字低音”的存在,對音域較低的樂器,當然產(chǎn)生了很糟糕的影響,作曲家根本不會想到要用心處理低音聲部,草率寫寫連串數(shù)字就交代過去了。
低音部不受重視,所以在今天樂團里最低、最厚重的弦樂器——低音提琴還沒有出現(xiàn),大提琴就是弦樂家族中的低音力量,難免也就被隨便處置了。這種背景說明了巴赫六首無伴奏組曲的存在,是一件多么稀奇的事。
現(xiàn)代學大提琴的人,慶幸自己有巴赫六首無伴奏組曲可以拉。馬友友小時候?qū)W琴,就是靠每天拉兩小節(jié)巴赫無伴奏慢慢累積技巧的。不過學大提琴的人,畢竟還是躲不掉一層深刻的遺憾——看到別人學別種樂器到一定程度,總是會找到莫扎特的作品作為進階的象征,同時享受莫扎特音樂中流暢優(yōu)美的旋律,自娛娛人。這時卻發(fā)現(xiàn)奇怪,為什么沒有莫扎特寫給大提琴的曲子呢?
莫扎特六歲開始作曲,三十五歲去世,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寫作了長長短短總數(shù)高達六百多首的作品,作品中用到了當時所有的樂器。他還為當時的一種新樂器——單簧管譜寫了許多深刻動人的曲子,讓單簧管的地位快速提升??墒悄敲炊嘧髌分校卣嬲龑iT為大提琴而寫,讓大提琴主奏的,加起來竟然只有十二小節(jié)!
稍微可以彌補一下大提琴手與莫扎特無緣遺憾的,是和莫扎特同時代另外一位大家——海頓,倒是跟大提琴關系密切。海頓服務的宮廷主人中,有一位熱衷學習大提琴,因而責成宮廷樂長海頓幫他寫了許多大提琴曲。不過,從留下來的樂曲判斷,這位主人大提琴演奏的技術,恐怕長期沒有什么突破。影響所及,讓海頓將近兩百首的大提琴曲,絕大多數(shù)比較像是練習曲,適合給學生磨煉技巧,卻缺乏舞臺表演所需的華麗與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