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領袖手段:斷言、重復和傳染(3)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龐


每個時期,都有少數特立獨行的人與主流社會作對,他們標新立異的做法能夠吸引眾多的目光和青睞,群體總是會無意識地模仿他們,這就是建立榜樣的一種方式。但無論這些人多么有個性,都不能逾越傳統(tǒng),至少不能大張旗鼓地反對社會主流價值觀。如果他們這么做,顯然會增加模仿成本,使模仿越發(fā)困難,進而也不利于建立自己的影響力。

過分前衛(wèi)的人,一般都不會對群體產生影響,兩者界限分明,也無法過渡。因此,歐洲文明盡管優(yōu)點泛濫,但他們對東方民族的影響卻始終微不足道。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理解尚不可能,又何來所謂的接納?沒有接納,又如何被傳染影響?

從長遠看,歷史與模仿的雙重作用,會使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時代的人極其相似,包括那些貌似不受這些雙重影響的個人,如哲學家、科學家和文人等,他們的思想和風格有一種相似性,我們可以輕易地從這些特征中辨認出他們所處的時代。甚至與某個人不用通過長時間的交談,我們就能全面了解他喜歡讀什么書、有什么消遣習慣、生活環(huán)境如何等問題。

傳染不但能迫使個人接受某些意見,而且能迫使個人接受一些感情模式。以瓦格納的歌劇《唐豪塞》[43]為例,它在1845年上演時頗受蔑視,觀眾也是寥寥無幾。但過了幾年,《唐豪塞》卻聲名鵲起,那些之前尖刻批評它的人,此時對它大加贊賞。傳染的威力如此之大,所以誰掌握了傳染的技巧,誰就主導了輿論,誰就可以成為控制群體無意識的真正主人。

意見和信念的普及最容易受傳染的影響,群體絕不會接受推理或論證。目前流行于工人階級中的學說,都是他們在公共場所學到的,這些都是斷言、重復和傳染的成果。每個時代創(chuàng)立大眾信仰的方式都如出一轍。19 世紀的法國思想家勒南,他就曾精確地把最早的基督教創(chuàng)立者比作“從一個公共場合到另一個公共場合傳播觀念的社會主義工人”;伏爾泰在談到基督教時也注意到,“在該教創(chuàng)立后,最初的一百多年里,接受它的只有少數的社會敗類”。

與前面提到的情況相似,傳染在作用于廣大民眾之后,還會擴散到社會上層。一個信條在被它的首批犧牲者接受后,就會開始向社會高層蔓延。傳染的威力如此巨大,在它的作用下,甚至連個人利益的意識也會消失殆盡。

這就解釋了一個事實:不管一種觀念多么荒謬,只要得到大眾的接受,最終它都會以強大的力量在社會的最上層扎根。

社會下層對社會上層的這種反作用,的確是個較為奇特的現象,由于大眾的信念多數起源于一種更高深的觀念,也就致使這種觀念在自己的誕生地不會產生過多影響。在個別領袖和鼓動家被這些觀念征服之后,他們會取為己用,逐漸歪曲改裝,重新組織一些再次曲解這些觀點的宗派,然后開始在群體中傳播。觀念經過這個篡改過程后變得更加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在被低智能的群體互相傳播后就演變?yōu)榇蟊姷恼胬?。然后再以新面目回到自己的發(fā)源地,繼續(xù)對一個民族的上層產生影響。

從長遠分析是智力塑造著世界的命運,但是這只是一種間接性作用。當哲學家通過這個過程取得思想的最終勝利時,他們早已駕鶴西游去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