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借著食物回憶(1)

舊時光的味道 作者:許億


王世襄的公子王敦煌在《吃主兒》書中寫道,真正的吃主兒,不但要會吃,要會做,還要會選擇材料云云,并大舉如何選擇材料的例子,比如如何將一個偌大的冬瓜切成一點點,只是為了汆一個湯。王公子是世家,自然有奢侈的本錢。我小時候,卻接受了另一個教育,是我父親看完陸文夫《美食家》后講給我聽的,說的是書中主人公朱自冶文革落拓之時,如何用南瓜做一道好菜的故事。我后來看書,才覺得我的父親的閱讀再加工能力了得,朱自冶只說如何用南瓜做的名菜而已,似乎并沒有實際去做。但父親所講的故事給我的教育,就是材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吃,而且要吃出快樂。

我家即是如此,當然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奶奶盡乎病態(tài)的節(jié)約精神所致。奶奶曾言她受過窮,見過餓死的人,所以刻骨銘心,一點也不敢浪費。于是,她經(jīng)常每頓只吃剩飯,即使做好新鮮的,寧可剩到晚上再吃,也要把前頓的剩飯剩菜吃掉。奶奶吸煙喝酒,但煙都吸兒子們孝敬的或者買最便宜的;喝酒從不講究菜,最喜歡的就是油炸的果子或者一把馓子。買菜有買晚市的習慣,就是等菜市要收攤了,她去把人家剩下的菜三文不值二文的全部掃蕩下來,經(jīng)常是十斤、十幾斤地往家里買。于是,奶奶家堂屋里陳年累月地放著遍地的蔬菜瓜果。其實,這些菜根本吃不完,很快就會大把地爛掉或黃掉,于是又勉強兒子們他一把你一把地拿回家去。我們家有時候拿回來轉(zhuǎn)身也是扔掉,其實更浪費。我忽然想到,也許圖便宜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奶奶一直有著備荒的心態(tài)。我們這個民族,對饑荒的恐懼幾乎是在基因里的。

總是處理這些爛蔬壞果,確實考驗我爺爺?shù)呐腼冎腔郏晕艺J為,將不好的材料料理成佳肴,這才是一等一的能耐。我不敢說我爺爺?shù)氖炙嚨降兹绾?,但他做的菜確實是我吃過的最好的味道。很難從他做的那些家常菜當中提煉出什么精確的特點,但有一字還是確切的,就是“香”!我始終認為,好菜有兩個標準,一個是下飯,一個是下酒。后來我看電視上一些所謂美食家、營養(yǎng)家去吹毛求疵某個菜如何好看、如何營養(yǎng),心中是相當不屑,認為全是扯淡。食物是一種態(tài)度,是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尤其對于尋常人家來說,你不可能天天吃席或者頓頓燕鮑翅。就好像你不能把做夢當作生活一樣,生活是真實的,生活也是掙扎的,如何在平淡瑣碎乃至艱辛中活出趣味,才算是懂得生活。我們家從爺爺開始,基本上都是樂天安命。說得不好聽,就是我們?nèi)叶紱]有什么太強的上進心;說得好聽,是我們知足常樂,子弟們也都溫良和善,沒有作奸犯科的。在我們家周遭的環(huán)境,比較下來,還是值得驕傲的。

爺爺是我們?nèi)业陌駱樱踔潦球湴?,和熟悉我們家的人一談起爺爺,必然能感受到他們尊敬的態(tài)度。我記得爺爺病重的那段時間,經(jīng)常有陌生的人來看望爺爺,說是以前的下屬或者相識,一張嘴就是如何敬重我爺爺?shù)臑槿?。爺爺去世那天,我一路哭泣走回家,回家沒有鑰匙,就坐在樓梯上淚流不止,見到的人無不嘆息。那瞬間,我感覺世界塌了。七年以后,我奶奶也突然故去了。我在河邊燒她生前衣物的時候,抬眼一看,曾經(jīng)那么熟悉的環(huán)境也正在一點一點地被拆成廢墟,不由感嘆舊時光沒有了,往事沒有了。那一瞬間,我甚至對于生都感到了厭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