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辯才無雙(2)

風(fēng)月有痕 作者:老貓


這種辯論體現(xiàn)了陸游咬文嚼字的較真精神??墒牵^真得似乎過分了?!豆騻?莊公三十二年》說了,“路寢者何?正寢也”。一個意思啊。辯論牽扯精力,不僅辯的人費神,圍觀的也費神。但不管怎么說,有辯論還是好的,最可怕的是不由分說連辯論的機(jī)會都不給,那就慘了。

這個倒霉鬼叫張鈞,是金熙宗的手下。有一年,雷雨大作,宮殿被震壞,金熙宗迷信啊,要搞點祭拜上天的儀式,還要大赦天下,就讓張鈞來起草詔書。

張鈞是漢人,按照漢人皇帝詔書的習(xí)慣,在文章里寫了謙虛的話,比如“顧茲寡昧”“眇予小子”之類的,這是很正常的語言??墒墙鸪瞬欢?,有個叫蕭肄的,是個諂臣,跑到皇帝那兒告狀:“張鈞這是罵你呢,寡是孤獨無親,昧是不懂人事,眇是瞎子,小子是小孩兒——這是利用詔書罵皇帝啊?!苯鹞踝谝宦牼突饍毫耍褟堚x叫來,也不容人家解釋,一劍扎到張鈞嘴里,最后把他剁了肉醬。這叫什么事兒啊。喜歡辯論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自信心強(qiáng)。特別是網(wǎng)上有些辯論欲特別強(qiáng)的人,也不知道哪兒來的自信心,就覺得自己對。這種人古代也有。

《雪濤小說》里就講過——有位從南方來的,見著生姜,一口咬定這東西是樹上長的。有人說不對,這是土里長的,他急了,非要拿自己的驢和人賭。連問了十個人,都說姜是土里的,這哥們兒還嘴硬呢:“驢我不要了,但姜肯定是樹上結(jié)的?!?/p>

另外一位北方人,也這毛病。他到南方吃菱角,連殼放嘴里嚼,有人說:“菱角殼不能吃。”他馬上辯上了:“這我能不知道嗎?可是菱角殼吃了敗火啊。”又有人問:“北方有菱角嗎?”他立刻回答:“怎么沒有?山前山后到處都是?!?還有一種喜歡辯論的人,略微強(qiáng)點,讀過一點書,就出去跟人噴——這位是明朝人,名字叫韋政,外號韋大夫,見誰跟誰辯,用的都是古代的君臣故事,可故事說完,前因后果也講不出來了。有人就擠對他:“你看的書,是《脂麻通鑒》吧?”

脂麻就是芝麻,那時候江南流行脂麻點茶,所以就有人買小包芝麻。賣芝麻的呢,經(jīng)常撕了舊書當(dāng)包裝紙——比較多的就是《資治通鑒》了,就有人看了一頁包裝紙,然后假裝學(xué)問人出去侃大山了,前后文是什么,一點不知道。要是真遇到行家,就老實承認(rèn):“我是看的脂麻包裝紙。再多我也不知道了?!彼?,這種人讀的書,就被戲稱為《脂麻通鑒》了。

可畢竟是讀了啊,功夫有限還是下了點。哪兒像現(xiàn)在有些網(wǎng)上的大噴子,啥都不懂就直接質(zhì)疑了,憑的僅僅是“邏輯”,而且是說不通的邏輯。有時候真懷疑他們的辯論不是為了分出是非,他們迷戀的是辯論本身,那就太招人煩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