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革是對未來最重要的投資(3)

改革的邏輯 作者:周其仁


要明確,所有過去發(fā)生的投資,都要靠當下的消費來消化。已經(jīng)釀出來的酒,就得有人花錢買去喝。消費不足,過去的投資就沒有收效。把酒一直釀下去也不是不可以,反正好酒越陳越香、越香越貴,但是最后還要靠更大的消費力來埋單。

鑒于累計投資存量之巨大,鑒于居民收入的比例不高,也鑒于外需增長趨緩,我認為繼續(xù)靠投資驅動增長的算盤,不應該打得太滿。越是想“靠投資拉動增長”,就越要注意消費的相應增長。這兩匹馬要互相協(xié)調,才能跑得又穩(wěn)又快。

當然,消費也不是打一鞭子就可以上去的。因為消費也受制約。最根本的制約是收入,沒有收入談什么消費?這是常識。但增加收入又談何容易?涉及很多深層次的改革,特別涉及轉型社會最基本的權利界定。比如裁判到底能不能進場踢球,過去似乎是清楚的,但這些年好像又不大清楚了,似乎裁判拿個哨子進場踢球,還是一道“中國模式”的風景哩。在很多情況下,又何止裁判踢球,簡直是拿了根棒子在那里搶球!官與民爭利,哪里還談得到提高普通居民的收入?沒有收入的實質增長,怎么增加消費?所以說,消費也不是打一鞭子就會上去了。

提高收入還受到更根本的制約,那就是生產(chǎn)率的提升。如果生產(chǎn)力進步慢,國家就算下死命令給所有人加工資,經(jīng)濟也不能持久增長。因為那樣的“收入”,沒有可消費的商品和服務的相應增長來支撐,無源之水,終究要枯竭的。

從未來五年、十年的角度看,非要把投融資體制改革到位,非讓市場的相對價格機制更充分發(fā)揮作用,非全面重新界定權利體系,我們才能真正處理好投資與消費的關系,才能支持國民經(jīng)濟的長期健康發(fā)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