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便宜心理和折扣的陷阱
在這個消費社會里,勸人買東西的商家可是做了相當(dāng)高明的研究的。為了讓人失去理性地大買特買,他們可以說是研究透了里面的技巧。
就說讓人產(chǎn)生占便宜的錯覺吧,這里我要舉個我母親的例子。有一次,我在獨居的母親家的冰箱里發(fā)現(xiàn)了一管特大號的商務(wù)用蛋黃醬,這真讓我嚇了一大跳。那管蛋黃醬實在是太大了,怎么想都覺得我母親根本吃不完,而且還過了保質(zhì)期,顏色都變黃了。問她:“為什么要買這么大一管啊?”她只回了一句話:“因為便宜?!蔽也乱彩沁@么一回事。這種大號蛋黃醬原本要500日元,結(jié)果打折只賣350日元,而母親經(jīng)常買的那種她自己能吃完的普通大小的蛋黃醬要賣300日元,這種300日元的蛋黃醬不打折,還是原價。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只會覺得大號蛋黃醬“便宜了150塊”,買這個自己就撿了大便宜了,而根本不會比較300日元和350日元的差異。要是買300日元的普通款,可是一分錢的便宜都撈不到,這是顯而易見的。可結(jié)果就是這種大號的根本就吃不完,白白損失了50日元。我們總是不知不覺中就一頭扎進商家的陷阱,做出這種看著是占便宜其實是吃虧的傻事。
此外,我們在面對打折商品這件事上也是完全沒有抵抗力的。比如說,你想買件1萬日元左右的襯衫,可在差不多價格襯衫旁邊有一件原價10日元左右的西裝正在打五折,便宜了5萬日元??删退闶潜阋肆?萬日元,你也得花上5萬日元。但這種時候,我們往往根本顧不了那么多,完全看不見自己要花多少錢,眼里全都是打的折扣了。越是在這種時候,我們越是會被折扣比例蒙蔽,看不清“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沖動之下買回家去,然后幾乎就不怎么穿,一直擱在衣柜里白白占地方。這種事真的太常見了,當(dāng)然了,到底買不買最后還是由自己做決定,所以自己也得至少負上一半的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