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業(yè)帝國的老帝王
不論怎樣的故事,總能造成劍拔弩張的局面。我們每每涉足充滿困難和爭議的新聞工作時,羅伊·湯姆森就會受到政客和各界的質問。他卻總是能給出一個答案。這個答案印在一張卡片上,放在他隨身的口袋里已有25年了。他謂之“信條”。
我要著重強調,沒有任何組織或個人,能夠從任何湯姆森集團旗下的報紙收買或影響編輯的支持。每份報紙都要通過自己的方式,領會其中的利害關系,并在沒有湯姆森集團總辦公室的建議、審議或引導下,自覺踐行上述規(guī)定。如果一份報紙的社論專欄,無法在技藝精湛和富有專業(yè)精神的職業(yè)記者手中自由、獨立地運作,那么這份報紙也就沒有“常態(tài)”可言。我的政策現(xiàn)在如此,將來也一如既往。
1966年,我與湯姆森初次相識。那年,他72歲。
他是一個理發(fā)師的兒子,在1953年購得《蘇格蘭人報》時,已經(jīng)擁有了北美眾多小報。然而,湯姆森真正發(fā)家是在60歲之后。每天早上8:45,他都會準時步入位于葛萊氏法學院路的星期日泰晤士報社。他總是頭上斜戴著一頂黑色的霍姆堡氈帽,身著一身閃亮的雙排扣西裝,搭配一條寬襠西褲。他在衣著上一毛不拔。1964年,為了慶祝受封為湯姆森男爵,他專程去博柏利排隊購買了一件從75英鎊降到40英鎊的羊絨大衣。
湯姆森喜歡別人這樣來介紹他:“《泰晤士報》賦予了這個男人偉大和權力。”他是一個傾聽者,也是一個傾訴者。他可以為所欲為,打斷滿是政界權貴的午餐會,獻上一段粗俗的笑話:“喂,我說,你們之前聽過這個笑話嗎?”他也可以在與周恩來和赫魯曉夫的會見中,分別向二人推介銀行業(yè)務和資本主義(他與赫氏私交甚好)。
湯姆森喜歡挑戰(zhàn),堅信有一天《星期日泰晤士報》的銷量能夠超過《觀察家報》和《星期日電訊報》銷量的總和。同時,他也會在物價上漲導致銷量下降時大發(fā)牢騷。
這樣的性情沒有什么不好的。我們不必為了銷量不擇手段。湯姆森反對報紙出現(xiàn)性和暴力等內容。同樣,他對留著新潮發(fā)型的人充滿敵意。前“洞察力團隊”主編劉易斯·切斯特創(chuàng)作《騙局》(前文提到的關于霍華德·休斯偽自傳的書)時,留著一個爆炸頭。為了安撫湯姆森,我讓切斯特在拍攝封面照片時,特意剪了頭發(fā)。
1976年6月20日,羅伊·湯姆森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抱負,報紙當天的銷量達到了6 000份,超過了《觀察家報》和《星期日電訊報》的總和。但是他當時已經(jīng)病重住院。我寫信轉達了這個好消息。不久之后,湯姆森便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