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1 內(nèi)外事務:戰(zhàn)爭、和平和馬其頓的勝利(3)

人文通識課1:古典時代 作者:(美)羅伊·T·馬修斯


在打敗波斯人以后,希臘人認識到建立一個共同防御組織是防止波斯人新的進攻的關鍵。公元前478年,許多個城邦組成防御性聯(lián)盟即提洛同盟,以雅典為盟主。但雅典人旋即開始將這個自愿組成的同盟變成雅典帝國。隨著雅典政策壓迫性質(zhì)的出現(xiàn),雅典的獨立鄰邦驚恐起來。

然而,雅典的強權受制于同斯巴達的緊張關系,受制于波斯的不斷威脅,受制于極其不穩(wěn)定的提洛同盟。當談判最終解決了波斯人之訴求時,提洛同盟便土崩瓦解了,剩下雅典易受希臘大陸諸敵的攻擊。先是底比斯(Thebes)后是斯巴達領導了對雅典的進攻。戰(zhàn)爭拖了很長時間,但在公元前445年,斯巴達出乎意料地撤退,雅典贏得速勝,迫使它的敵人坐下來談判。

接下來的三十年和平(只持續(xù)了十四年)將希臘時代的雅典送上它的顛峰。雅典民主擴大,就連最窮的公民也被授予充分權利(雖然婦女仍被排斥在外)。美術家和雕刻家們美化了衛(wèi)城(Acropolis),三位偉大的雅典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索??死账梗⊿ophocles)和歐里庇得斯(Euripides)——活躍于各種戲劇節(jié)上。民眾領袖和將軍伯里克利(Pericles)憑借提洛財庫為依托,推出一項豪華的建筑計劃,該計劃本質(zhì)上是一項巨型公共工程計劃(圖3.5)。在一篇哀悼雅典陣亡將士的講話中,伯里克利對雅典民主作了雄辯有力的辯論總結,贊揚其運用公眾辯論來作決定,寬容不同信念,贊揚其愛美而不傷軍事實力的能力。他的結論夸道,雅典是希臘的模范。

然而,那些并不傾慕雅典侵略的城市逐漸確信,戰(zhàn)爭是保護自己的唯一辦法。雅典的對外政策及其擴張主義產(chǎn)生了一個聯(lián)盟,該聯(lián)盟如此微妙均衡,任何一方都不會允許另一方取得最輕微的優(yōu)勢。雅典的鄰邦科林斯同希臘西部的克基拉(Corcyra,現(xiàn)今的科孚[Corfu])發(fā)生戰(zhàn)爭,克基拉求援于雅典。雅典起初的勝利令科林斯膽寒,科林斯領導人說服斯巴達人一起加入伯羅奔尼撒同盟(The Peloponnesian League)。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公元前431—前404年)開始。

伯里克利知道伯羅奔尼撒同盟在陸上占據(jù)優(yōu)勢,但認為雅典人能無限制守住自己的門戶并打贏一場消耗戰(zhàn)。然而,公元前430年雅典爆發(fā)瘟疫,包括伯里克利在內(nèi)的許多市民身亡。公元前421年,喪志兵敗的雅典請和,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的第一階段甫告結束。

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的第二階段從希臘半島移師遙遠的西西里和西部——此舉決定了雅典的命運。公元前416年,西西里的一個城邦乞求雅典提供軍事援助。雅典人最終馳援,但在它試圖遠離本土打一場戰(zhàn)爭的過程中,雅典人喪失了他們的艦隊,再也沒有恢復其軍事和經(jīng)濟實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