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人不能表達自己的感情。
說出它來,就如同把一個赤裸的嬰兒,袒露在他面前。他抱起也好,放下也好,不理不睬也好,伸手扼殺也好,你都沒有防備及抵御的能力。因為你愛他,你執(zhí)意脫盡遮蔽,退卻心智,弱化意志,以必敗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你愛他的時候,就已經是他手下的俘虜。誰先愛,誰愛得更多。即使再步步為營,一步走在前,便全盤皆輸。
男女之間的愛情,其本質,是一場政治或戰(zhàn)爭。也許比這一切更為無情。
如果一個人,沒有感情,他就能夠不被消滅。而最終結果是:人最終還是被感情消滅。因為感情帶來歡愉和幻覺,它使我們節(jié)節(jié)敗退,潰不成軍,打落到盡頭。并且一再重生,從不斷絕。
保全感情的途徑,在于退而守之。劇烈表白,強勢逼近,糾纏到底,諸如此類的姿態(tài),無非是把自己推近自尊的懸崖邊緣,進退都是兩難,無法給予自己過渡。失去或從未得到過一個人,倒是其次的事情,翻來覆去折損的心該如何來收拾。說到底,疼痛,那只是一個人的事。
有些關系如同粘合的肉身,橫空劈了一刀,清醒感受這兩瓣肉體趨向各自完整的過程,血肉撕裂,經脈纏結,無可阻擋地反向傾斜。如果這糾纏越細密緊致,拖延的時間越久,疼痛越久。有些則一刀下去,就干脆分離,干燥肉身,如同從來就未曾互相融合過。兩邊的肉身早已斷然死去,只不過是空落軀殼完成這分離過程。早已勢無挽回,不過是茍延殘喘。
成年人在感情之中得到的慰藉,不管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都需要讓它沉墮到黑暗之中,保持靜默不語的容量。它不發(fā)散,才具備內核。若沒有內核,則只是一個概念。在日常生活之中,這概念很容易被退化成一種功利性的心理需求,一個用以把玩的工具。功能有很多,例如談資,流言,炫耀,是非,種種。
因覺得它的存在是端然的,并且嚴肅,一拿出去說,它就有了嫌疑。
真實的感情是渾然天成的,單純的,自然并且簡單。
——《素年錦時》(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