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gòu)已經(jīng)打定主意要給金人行跪拜之禮了,有一個叫給事中樓炤讀書多,而且不讀死書,腦筋靈活,想起了儒家經(jīng)典《尚書》上有一條記錄:“高宗諒陰,三年不言”,“百官總已以聽于冢宰”——殷高宗武丁在守孝期間,三年不發(fā)一言,所有國事都由宰相代理。他說:“現(xiàn)在皇上也在守喪,就跟金人說,皇上沒有心情過問國事,恕不能跪接金國的詔書,讓秦相公根據(jù)典故上的情節(jié)代替皇上去跪拜接受這份‘國書’不就一切都成了?!”
真是太有才了!
鼓掌,熱烈鼓掌!
趙構(gòu)趕緊派人去找張通古匯報,說這是中國的禮節(jié),實在不能有違。而且,我們皇上在服喪期間,一身晦氣,接見你們,你們也不吉利,由秦相公代表他率領(lǐng)滿朝文武大臣跪接金國的詔書也是一樣的。
好說歹說,張通古的牙口終于松動了。
但他又提出兩條:一、秦檜必須用“玉輅”迎“詔書”,將“詔書”供奉在南宋的廟堂之上。
二、在入朝途中,必須得由百官作為導(dǎo)從。這兩個條件秦檜滿口答應(yīng)。但,第二條秦檜根本辦不到。因為大多數(shù)愛國的官員聽說此事,都紛紛拒絕參與。蝦有蝦路,蟹有蟹道,這件小事并沒難倒我們的秦大奸人。
紹興八年(113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奸人秦檜如期率領(lǐng)了一大幫官員出現(xiàn)在了金人使館門口,代表趙構(gòu)跪接金國詔書。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這些官員全是冒牌的。秦檜令朝中的三省胥吏穿上緋色或綠色朝服,冒充五至九品官,而讓樞密院胥吏身穿紫色朝服,冒充四品以上大員,打算蒙混過關(guān)。幸運的是,蒙騙計劃成功了。
張通古等人不明就里,對南宋的安排和表現(xiàn)非常滿意,點點頭,得意揚揚。
舉行過一套隆重而繁雜的禮節(jié),宋金的第一次會談算是“圓滿”結(jié)束。
紹興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雙方在秦檜和撻懶的“共同努力下”,正式達成了以下和議:金國方面,交還趙構(gòu)的生母韋氏、兄長趙恒,并且將趙佶及皇后鄭氏的尸骨一并送回,交還原來北宋淪陷的河南、陜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