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肉麻的乞降書
苗劉之變結(jié)束,論功行賞,張浚任知樞密院事,躍居群臣之首。
張浚對金屬于強(qiáng)硬派,一上任,又一次提出了國家的定都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李綱任相期間曾明確指出:東京是天下根本,是建都的不二之選,萬不可棄,但還都東京之前,可以先在長安、建康、成都等地選一處作為陪都。
很多有識之士也提出,關(guān)于定都,可以有四種選擇:
第一,大宋和西夏曾連年作戰(zhàn),國家的軍事中心已轉(zhuǎn)移到了西北,故可留重臣守江南,派干將撫淮甸,然后定都長安,用隴右之兵,破敵人之計,則可收河北之地,回天下之心,這是最佳方案,上上之策。
第二,如果覺得西北路途遙遠(yuǎn),可以退而求其次,把都城定在武昌或襄陽,襟帶荊湖,控引川廣,招募義兵,聯(lián)結(jié)河朔,屯兵上流,以為屏障,守中存攻,仍不失虎視中原之勢,也是不錯的選擇,是為中策。
第三,駐蹕金陵,定都于建康,積極修建江岸兩邊軍事防線,操練水軍,激勵士氣。但這僅為固守之策,而且長江之險一失,就得預(yù)備遷徙,不用說,這是一個下下之策。
第四,如果貪圖江湖之險,寄希望于敵人之不來,停留在杭州猶豫遷延,一旦秋去冬來,金人驅(qū)擄舟楫,在江淮千里的地方數(shù)道并進(jìn),那時候,就只有浮國海上,居無定所,走一步算一步了,這是無策的表現(xiàn)。
長安太遠(yuǎn),武昌太險,趙構(gòu)看中的是建康。
上面所有的建議沒被趙構(gòu)聽得去,他決意把都城定在建康,不肯動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