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貨幣,金融問題的根本(2)

讀懂金融的第一本書 作者:陳思進


如果說金融是棵“大樹”的話,那么“樹干”就是貨幣,金融問題的根本其實就是貨幣。我們不禁要問,貨幣究竟是什么?按大家學過的教科書的定義,幣是用于現在或未來市場做交換的價值符號,貨幣就是以貨物作為幣。

從貨幣的形式上來看,迄今為止,大致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信用貨幣”這三個階段。從總體趨勢看,貨幣形式隨著商品生產的流通,以及經濟和科技發(fā)展程度的提高,將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演變。這一演變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實物貨幣,如貝殼、布帛、牛羊等充當貨幣,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階段。實物貨幣之所以逐漸退出貨幣的歷史舞臺,其根本原因在于實物貨幣具有難以消除的缺陷。它們要么體積笨重、不便攜帶;要么質地不勻、難以分割;有的容易腐爛、不易儲存;有的大小不一,難以比較。想象一下如果以牛作為貨幣的景象吧。隨著商品交換和貿易的發(fā)展,實物貨幣被金屬貨幣所替代也就不足為奇。

金屬貨幣,是隨著金屬礦藏的發(fā)現和開采,以及金屬冶煉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才開始被廣泛使用的。金屬貨幣具有價值穩(wěn)定、易于分割、便于儲藏等優(yōu)點,經歷了從稱量貨幣到鑄幣的演變,最初以條塊狀流通,每次交易時要稱其重量、估其成色,這時的貨幣被稱為稱量貨幣。但是稱量貨幣交易時很不方便,很難適應商品生產和交換發(fā)展的需要。隨著商人階層的出現,一些信譽好的商人,便在貨幣金屬塊上打上印記,標明其重量和成色,出現了最初的鑄幣,即私人鑄幣。之后國家開始管理貨幣和鑄造貨幣,于是經國家證明、具有規(guī)定重量和成色,并鑄成一定形狀的國家鑄幣出現了。

信用貨幣,產生于金屬貨幣的流通時期,主要有兩種形式:紙幣現鈔和存款貨幣。早期的商業(yè)票據、紙幣、銀行券都是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最初可以兌現成金屬貨幣,隨后逐漸過渡到部分兌現和不能兌現。信用貨幣在發(fā)展過程中,由于政府濫發(fā)而多次發(fā)生通貨膨脹,在破壞兌現性的同時,也促進了信用貨幣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到了20世紀30年代,世界各國紛紛放棄金屬貨幣制度,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遂獨占了貨幣歷史舞臺。

隨著現代經濟的高度發(fā)展,特別是電子和通訊技術的突飛猛進,電子貨幣出現了,大家最為熟知的要數銀行卡、信用卡、手機錢包,以及網銀賬戶等,并將其作為支付和結算的方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