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讀有字之書,更要讀無字之書(1)

為什么是毛澤東 作者:任志剛


要讀有字之書,更要讀無字之書

后代的湖南人顯然是可以十分自豪的,中國革命的領(lǐng)袖、十大元帥、十大將軍半數(shù)出自湖南,著名人物除了毛澤東,還有許多先于毛澤東的名人。能夠產(chǎn)生這么多的大人物,顯然深受湘學士風的影響,湖南學風講究內(nèi)圣外王,通俗點說就是思想上和世俗領(lǐng)域都要達到至高。

湖南學風對近代有著重大影響。湖南的歷史遠不如中原有兩千年以上,也不像江浙有一千多年積淀,而是只有幾百年。但后來者居上,19世紀的湖南成為引進現(xiàn)代教育和工業(yè)的先鋒,在結(jié)合了湖南人的蠻勁后,形成十分注重行動力的學以致用的良好傳統(tǒng),在這種風氣熏陶下,湖南涌現(xiàn)了一大批有影響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湖南人里有一個哲學家,他就是明清之際的王夫之,亦稱船山先生,他強調(diào)行是知的基礎(chǔ)。這一觀點對湖南人影響很大。

在楊昌濟的倡導下,研究船山學問在一師成為風氣,這使得當年毛澤東待的一師的學習氛圍比后來的北大還要高明許多。知行關(guān)系也就是理論和實踐的關(guān)系留待以后再講,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是很有些發(fā)言權(quán)的,他的許多阻力也恰是來自這一方面的。

毛澤東還細讀了曾國藩的書,并一度崇敬曾國藩。這里面有一個謎,就是為什么后來的毛澤東很少提及曾國藩呢?曾國藩是個有實力有能耐的人,但他對待底層人民卻是無比的狠毒,他將造反者無情地殺掉,從他的外號曾剃頭,就可以想象他是怎樣對待造反的貧苦大眾的了。現(xiàn)代有人居然把這樣的人物當作楷模,道德標準實在模糊,難道中國沒有人了?青年毛澤東曾經(jīng)隨著大流,敬仰過湖南的風云人物曾國藩,但很短,毛澤東在思想上傾向于代表人民之后,很少再提及曾國藩。

曾國藩的智慧就是他看到了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于是他溜了,在他之后熱衷于權(quán)力的李鴻章在自己的腦門子上刻下了漢奸賣國賊的烙印。

有人說重視經(jīng)世致用的湘學士風,表現(xiàn)在思想方法上,就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也是毛澤東極力倡導的,實事求是到底是不是一個直接能使用的可以制勝的工具呢?顯然我們多數(shù)人在使用這一詞句的時候沒有搞明白它的真實意義,例如有人會說“實事求是地說,如何如何”,這樣用詞不是不可以但不是它的本義。還有就是實事求是和自以為是的“是”字不是一個概念,實事求是這一詞包含兩層意思,首先不是實事的層面而是求是的層面,也就是說你要是有所追求,追求某種大的理想或真理,就必須以老實的態(tài)度和踏實的工作方式去做。它和普通人關(guān)系甚少,原因是多數(shù)人本來就是老老實實地活著,但沒有進入求是的層面;所以實事求是主要是針對讀書人和追求向上的人們而言的,人不能虛幻和狂妄,不能僅僅以高尚或是宏大來支撐膨脹和欺騙自我,而不去腳踏實地工作,簡單說就是既要求是,又得實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