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少拿幸福嚇唬我”
現代中國,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代都寫滿了“魔幻色彩”,就像一個童話,將陶淵明的理想世界迅速變?yōu)楝F實。但是,童話畢竟是童話,在經歷了30年的“試錯”之后,又用了30年將這個童話進行修正。
如果說改革開放前的大鍋飯是揠苗助長,那么改革開放之后的30年,則是對共產主義、共同富裕的漸進式重構。我們的設想是這樣的:先讓一部分人富裕起來,然后先富的帶動后富的,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理想當然是美好的,聽上去也很靠譜,但是需要漫長的過程,在途中甚至會出現反復、沖突、迷惑。
從一部分人先富裕,到所有人一起富裕,漫長的轉折期,就是漫長的分層期。在這個分層期,誰也不愿意做那個后富的人,然而,大部分人都不得不處于他們不愿意成為的那個階層。
2011年夏天,一部名為《鋼的琴》的國產電影上映了。
故事很簡單,東北一家大型國有企業(yè)鑄造分廠的工人陳桂林,因廠子改革,40多歲時與妻子雙雙下崗。會拉小風琴的他,與同樣下崗的工友草草搭了一個草臺班子,婚喪嫁娶時活躍場面賺些辛苦錢勉強糊口。日子越過越糟,現實的妻子“攀”上一個賣假藥的老板,并與他爭奪女兒的撫養(yǎng)權,女兒提出誰能給她買一架鋼琴就跟誰。陳桂林與他同樣落魄的工友,在破敗的廢棄車間,為他的女兒打造了一架鋼的琴。
電影中男主角離婚時有一句經典對白:
“陳桂林,孩子跟你不會幸福的?”
“你少拿幸福嚇唬我,小元很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