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支持激光供能技術的一個原因是,它希望可以利用這種技術來幫助太空天梯運行。這是一種在科幻小說里常見的設備,一些工程師認為可以將其變?yōu)楝F(xiàn)實。實際上,這是一種巨型梯子,向上延伸數(shù)萬公里直達太空,與在軌衛(wèi)星相接。由激光束提供能量的攀爬機器人從地面開始往上爬,或是從太空往下爬,從而把載荷帶到軌道上去。這樣一來,火箭就變得多余了。美國宇航局華盛頓特區(qū)技術辦公室的安迪·佩特羅(Andy Petro)說,事實上,激光功能技術或許能夠徹底改變太空探索的經(jīng)濟支出。他說,著陸艙射出的激光束可以在月球或火星的背陰面(比如火山口)為探測車提供能量,從而有可能發(fā)現(xiàn)水的痕跡。
激光功能的效率也在提高。幾年前,激光束所能轉化成的電腦不到40%,目前能達到60%,而且成本還有所減少——這得益于對更加先進的激光打印機、CD刻錄機甚至是理發(fā)設備的相關研究工作。此外,工程師們還發(fā)現(xiàn),通過使用長度較短的光學纖維可以讓激光束變窄,從而讓能量變得更加集中。這種高密度激光更適用于激光供能領域,因為收集激光的電池可以做得更小。
佩利肯無人直升機飛行成功意味著,激光供能技術的首要應用就是為無人機提供能量?,F(xiàn)階段,大多數(shù)小型無人機都得依靠電池供電,因此航程很短。激光動能公司表示,包括某些特種部隊裝備負責人在內的一些美軍官員都對無人機激光供能系統(tǒng)表現(xiàn)出了興趣。美國國防部高級項目研究局也在贊助激光供能技術相關研究。上了一定年紀的英國讀者或許還記得丹·戴爾(英國版的別克·羅杰)駕駛的宇宙飛船,它是由從地球發(fā)射出去的“沖擊波”來提供能量的。這個存在于科幻小說里的情節(jié)或許可以被證明不是這么遙不可及。
本文于2011年3月首次在《經(jīng)濟學家》上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