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如果一個女人要做的就是忽略社會的期待,雄心勃勃,舉起手,坐到桌前,勤奮工作,然后一路順利地走向成功,那么,還有什么是可能出錯的?
2003年,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弗蘭克·弗林(Frank Flynn)和紐約大學教授卡梅隆·安德森(Cameron Anderson)主持了一項實驗,測試男性和女性在職場中的感受差異。1他們從哈佛大學商學院關于女性企業(yè)家海蒂·羅伊森(Heidi Roizen)的真實案例研究開始。這項研究描述了海蒂怎樣通過“爽直的個性……以及科技行業(yè)最有影響力的眾多商界領袖在內的職場人脈網(wǎng)和個人社交圈……”,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yè)家。弗林和安德森讓參加測試的學生一半人讀海蒂的故事,另一半人也讀同一個故事,但有一處不同——主人公的名字從海蒂變成了一位男性“霍華德”。弗林和安德森隨后調查了學生對海蒂或霍華德的印象。所有的學生都認為,海蒂和霍華德同樣有能力——著名作家格洛麗亞·斯泰納姆提醒我,這實在是一大進步。不過,盡管學生們對海蒂和霍華德同樣尊敬,但他們更想要與霍華德共事;另一方面,海蒂被認為很自私,不是“你想雇用或為之工作的那種人”。兩組數(shù)據(jù)只有一個不同——性別,但給受試者造成的印象卻截然不同。
這項實驗支持了根據(jù)海蒂案例研究得出的明確結論:對男性來說,成功度與受歡迎度成正比,而對女性來說則成反比。當一個男性成功了,他會同時受到男性和女性的歡迎,而當一個女性成功了,不管是對男性還是對女性來說,她都會變得不那么受歡迎。這項事實既令人吃驚又在意料之中:令人吃驚是因為,沒有人會承認自己還在堅持男女有別的老一套;在意料之中是因為,很明顯,我們的確還持有這樣的觀念。
社會科學幾十年的研究證實了“海蒂/霍華德”個案研究的明確結論:我們對個人的評價基于成見,尤其是性別、種族、國籍、年齡等。我們對男性的固有印象是:他們是提供者,有決斷力,積極進取。對女性的固有印象是:關愛他人,敏感,熱心于公共事業(yè)。因為我們將男性和女性的特點對立起來,所以在職場上的成就和與之相關的所有特點都被歸到男性一邊。海蒂專注于事業(yè),有計劃地積聚自己的力量,這種做法違背了我們對女性的固有期待。然而,和海蒂做法相同的霍華德卻符合我們對男性的固有期待。最終結果呢?我們喜歡他,不喜歡她。
我相信這種偏愛正是使得女性在職場上退卻的核心原因,這也是她們不想過多進取的核心原因。對男性來說,職場上的成功在前進的每一步都會從正面得以鞏固;而對女性來說,即使在工作成績得到認可時,也常常無法得到他人完全的重視與支持。記者尚卡爾·韋丹塔姆(Shankar Vedantam)曾經(jīng)系統(tǒng)地整理了人們對第一批世界級女性領袖的貶義稱呼。他寫道:“英國的瑪格麗特·撒切爾被稱作‘母雞阿提拉’。以色列第一位女總理果爾達·梅厄被叫作‘內閣中唯一的男人’。理查德·尼克松總統(tǒng)稱印度第一位女總理英迪拉·甘地為‘老巫婆’。德國的現(xiàn)任總理默克爾則被戲稱為‘德國鐵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