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兒子太小,難的詞語解釋了他也聽不懂。然而我們?nèi)匀幌蛩忉?,我們并不是要讓他立刻懂得,而是用解釋生詞的時機向他傳達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如果我們給孩子傳授知識的時候遇到新詞就繞過去,孩子長大后就自然養(yǎng)成了不求甚解的不良習慣。
德國有很豐富的童謠,我們當然不會忽視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教給他童謠,并有意識地讓他記住。這些童謠朗朗上口,容易記住,所以很有利于兒子增加他的詞匯。而且,閱讀這些童謠也讓兒子的智力發(fā)展很快。兒子不到 4歲就開始閱讀,閱讀的內(nèi)容多是以歌詞形式寫成的。
5. 不要教孩子不完整的話和方言。
我很不贊成教孩子不完整的話和方言,例如教孩子“咂砸”(乳頭)、“丫丫”(腳)、“汪汪”(狗)之類的。這些東西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害處很大,要特別引起父母們的注意。很多父母認為讓孩子學習這些半截子話并沒有什么不好,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這些東西很容易。我的經(jīng)驗表明,如果能清晰緩慢地教給孩子正式的語言,一個兩歲左右的孩子是可以發(fā)出音來的。
如果孩子有能力學會的東西,父母故意不教他,這是十分愚蠢的行為。正如雷馬克的名言:“一個東西要是不用它,就難以評價它的作用?!蓖瑯拥牡览?,如果不教給孩子能夠?qū)W會的東西,那么他這方面的潛在能力就不能發(fā)展。世界上哪還有比這更愚蠢的事情啊。
對于幼兒而言,學會說“汪”或“丫”等詞相對要容易一些,但卻會給他們帶來負擔。對孩子來說,完整規(guī)范的語言他們遲早要學習,而不規(guī)范的半截子話遲早要拋棄。讓孩子學習兩套語言,無疑增加了他們的負擔。這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說太不劃算了。他們本可以用這些浪費掉的精力去學習更加重要的東西,但錯誤的教育卻讓他們無謂地浪費珍貴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做父母的應該體諒孩子,決不能教給他們一些不完整的話,這樣只會浪費孩子的時間和精力。
也許有人說,教孩子這樣說,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否考慮過,為了所謂有趣,孩子要付出多么昂貴的代價啊。孩子學習不規(guī)范的語言的害處不僅如此,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的孩子,甚至到了十四五歲,發(fā)音還很不清楚,可見父母教育不當會對孩子產(chǎn)生多么深遠的影響啊。在學校里,教師為了給學生糾正錯誤的發(fā)音所付出的勞動,往往比他們教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勞動還要多,這實在是悲哀的事情。
然而,社會上不乏這樣的父母,他們樂于聽到自己孩子發(fā)錯誤的音,說錯誤的話。他們不僅不幫助他們改正,反而附和孩子的錯誤,這是大錯而又特錯的。長此以往,孩子就以錯誤為正確,無法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
能正確使用語言,說明能正確思考。如果孩子從小學的是似是而非的語言,那么孩子的大腦就不容易訓練好。
從兒子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提醒自己要說準確而漂亮的德語。在教他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我認為俗語也很重要。因為有的時候,只有用俗語才能表達得完美。社會在進步,思想在發(fā)展,觀念在更新,俗語必然增加,排斥俗語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