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最新一期的《人物與時代》,封面的選題是《上海與香港,誰是未來的經(jīng)濟中心》 ——是的,北京早就被甩出去八條街的距離了,更不用提經(jīng)濟瘋狂衰敗的臺北。香港依然維持著暫時優(yōu)雅的領(lǐng)先,但在身后追趕的,是一頭核能動力般的機器巨獸,它的燃料是人們的靈魂,它的名字就叫上海。
每一天都有無數(shù)的人涌入這個飛快旋轉(zhuǎn)的城市——帶著他們宏偉的藍圖,以及肥皂泡般五彩斑斕的白日夢想;每一天,也有無數(shù)的人離開這個鋒利而冷漠的石頭森林——摩天大樓之間,殘留著他們的眼淚。
拎著Marc Jacobs包包的年輕白領(lǐng)從地鐵站嘈雜的人群里用力地擠出來,踩著10厘米的高跟鞋飛快地沖上臺階,她們捂著鼻子從衣衫襤褸的乞丐身邊翻著白眼跑過去。
寫字樓的走廊里,坐著排成長隊的面試人群,每隔十分鐘就會有一個年輕人從房間里出來,把手上的簡歷扔進垃圾桶。
星巴克里無數(shù)的東方面孔匆忙地拿起外帶的咖啡袋子推開玻璃門揚長而去。一些人一邊講著電話,一邊從紙袋里拿出咖啡匆忙喝掉;而另一些人小心地拎著袋子,坐上在路邊等待的黑色轎車,趕往老板的辦公室。與之相對的是坐在里面的悠閑的西方面孔,瞇著眼睛看著 Shanghai Daily,或者拿著手機高聲談笑著。 外灘一號到外灘十八號一字排開的名牌店里,服務員面若冰霜,店里偶爾一兩個戴著巨大蛤蟆墨鏡的女人用手指小心地拎起一件衣架上的衣服,她們的動作看起來虛弱無力,如同衣服上噴灑了毒藥一樣只用兩根手指拉出來斜眼看一看,在所有店員突然容光煥發(fā)像借尸還魂一般想要沖過來介紹之前,又突然輕輕地放開,衣服“啪”地蕩回一整排密密麻麻的衣架中間。外灘的奢侈品店里,店員永遠比客人要多。他們信奉的理念就是:一定要讓五個人同時伺候一個人。
而一條馬路之隔的外灘對面,江邊大道上無數(shù)從外地慕名而來的游客正拿著相機,彼此搶占著絕佳的拍照地點,他們穿著各種大型連鎖低價服裝店里千篇一律的衣服,用各種口音大聲吼著“看這里!看這里!”他們和馬路對面鋒利的奢侈品世界,僅僅相隔二十米的距離。 老式弄堂里有女人頂著睡了一夜的蓬亂鬈發(fā)端著馬桶走向公共廁所,她們的眼神里是長年累月累積下來的怨恨和不甘。
而濟南路八號巴卡拉公寓的樓下,停滿了一排豪華的轎車,等待著接送里面的貴婦,她們花了三個小時打扮自己,只為了出門喝一個下午茶。 這是一個以光速往前發(fā)展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