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舍得心就是一種主動舍棄的心態(tài)。主動付出就好比“先下手為強”的道理一樣,看似吃虧,其實是一種先見之后的先機。如常言所說,“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一樣,在做人處事上,如果你能主動“舍”,其實就是用“滴水”換“涌泉”。這是多好的投資呀,何樂而不舍呢?
一個人的痛苦,是因為舍不得;一個人的快樂,是因為舍得;一個人的煩惱,是因為舍不得;一個人的幸福,是因為舍得。
沒錯,只要擁有舍得的好心態(tài),就必會有幸福的好人生。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財富、美貌、金錢、地位、愛情、友誼等等,但是,世上很多事情,往往不可能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于是,在追逐夢想的路上,我們常常力不從心。
既然不可能什么都能得到,那“舍得”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只有舍棄一部分,才會得到另一部分。一個人如果什么都舍不得,背負(fù)著沉重的包袱,人生路上又怎會輕松快樂?為名利困擾,舍不得而煩;為情感困擾,舍不得而痛。所以,要想學(xué)會舍得,必須先修煉一份好心態(tài),有取有棄,拿得起放得下,坦蕩灑脫地面對一切。她是一個個性很要強的女孩,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要比別人強,所以總是活得很累。一天,做大學(xué)教授的母親從同事的婚禮上帶回來一些糖,女孩拿出一顆正要往嘴里放,母親攔住了她,讓她稍等一下。隨即,母親從一堆糖里數(shù)出17顆,整整齊齊地擺在桌子上。然后讓她把這些糖分成三份,第一份按照1/3的比例來分,第二份按照1/6的比例來分,第三份按照1/9的比例來分。這道題可著實難住了女孩,17不能被3、6和9整除,所以要想按照母親的要求來分,是不可能的。女孩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母親見她為難的樣子,別有用意地說:“有一個辦法,只要有18顆糖,就好分了。”一聽這話,女孩茅塞頓開,馬上把那顆還沒有進(jìn)嘴的糖拿出來,湊成了18顆。問題很快便解決了。
母親借此對女孩說:“孩子,你明白了嗎?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是必須要舍得,如果你舍不得放棄手里的糖,這道題就永遠(yuǎn)都無法解開,但是如果你舍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解題是如此,人生更是如此。孩子,你要記住,解開人生這道復(fù)雜的‘題’,舍得是關(guān)鍵?!?著名作家賈平凹說:“會活的人,之所以活得好,是因為深諳兩個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p>
當(dāng)然,舍得說來容易,但真正能明白“舍得”,駕馭“舍得”的人并不多。實際上,舍得是一個廣義的思維,它不光有放棄、舍棄、放手,還包含著寬容、退讓、淡泊、低調(diào)等。舍得包含著三層意思,一個是如何舍,一個是怎么得,一個是舍與得的因果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