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篇:“建立法治、推進民主和實行憲政”(1)

中國在歷史的轉折點 作者:馬國川


馬國川:不管是經(jīng)濟性壟斷,還是行政性壟斷,都與政府對市場的過度干預有關。大量事實說明,經(jīng)濟改革和政治改革密不可分。然而,相對于經(jīng)濟體制改革來說,政治體制改革更加滯后于實際的要求。這已經(jīng)成為國民關注的焦點話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如果沒有政治體制改革,不但經(jīng)濟體制改革難以深入,而且諸多社會矛盾也無法解決。那么,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中國需要做些什么?

吳敬璉:首先應該明確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中國要建立什么樣的政治體制?我認為,這里包含三方面的內(nèi)容:建立法治、推進民主和實行憲政。

法治(the rule of law),即法的統(tǒng)治,是一種源于古代、到近代才逐步完備起來的治理理念和治理制度安排。它最基本的內(nèi)容有以下三點:(1)法律是決定對人進行懲罰的唯一依據(jù);(2)沒有人能凌駕于法律之上;(3)法庭的決定是維護個人權利的最后防線。它和中國人通常所說的法制或者古代法家所說的“任法而治”(rule by law)有根本的區(qū)別。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統(tǒng)治者不過把法律作為自己意志的體現(xiàn)和統(tǒng)治臣民的工具,而現(xiàn)代社會的法治是以體現(xiàn)公認基本正義為依據(jù)的法律的統(tǒng)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歷史上,法治和民主二者的進程是有先有后的。以英國為例,1215年的《大憲章》開始了法治的進程,而1688年的“光榮革命”才是建立民主制度的開端。但是更重要的是,二者相互依存,確立民主制度才是實行法治的根本保障。

馬國川:不過,民主制度也有兩種基本的類型:一種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后雅各賓專政時期實行的“激進的人民民主”或“直接民主”制。另一種是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后逐步完備起來的憲政民主制?!拔幕蟾锩睂嵭械木褪茄鸥髻e式的民主。

吳敬璉:中國所要選擇的民主,只能是憲政民主。我們知道,憲法是一個國家權力配置的基本章程,而憲政的要義在于,要求每一個行使權力的主體都要受到一定的制約,不允許任何至高無上、不受約束的權力主體存在。因此,和名義上主權歸于大眾,而實際上主權歸于少數(shù)“克里斯瑪”(有個人魅力的領袖人物)的所謂“激進的人民民主制”不同,憲政民主要求權力制衡,因而比較容易防止個別人篡奪公共權力,保證主權在民真正得到實現(xiàn)。

馬國川:法治、民主和憲政之間是緊密聯(lián)系,甚至是相互界定的。然而,它們的建立和完善,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從中國現(xiàn)實出發(fā),從哪里入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才是最可行的路徑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