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巴黎的天空下》蓬皮杜藝術中心(2)

在巴黎的天空下 作者:鄭實


今天,給參觀者印象最深的是蓬皮杜藝術中心建筑奇特的外觀。粗大的管道掛在整座建筑的外面,好像人體的血管都暴露在空氣里一樣怪異。不同顏色的管子代表不同的用途:藍色是空氣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綠色是排水系統(tǒng)、黃色代表電力、紅色是電梯。乍看起來,這種標新立異,似乎是在視覺上炫耀創(chuàng)新。其實,從實用的角度看,這是一個非??茖W理性的方法。蓬皮杜藝術中心在建筑設計上是那個時代最重要的突破——首次將工業(yè)化建筑理念大規(guī)模用于實踐。這種理論認為:一座建筑物不應當永遠固定下來,而應能夠隨著建筑用途的變化不斷擴展空間。所以為了方便于將來的擴展,同時節(jié)省物力財力,首先,建筑的跨度要留出足夠的空間,可以分隔利用;其次是建筑的基本構件采用標準尺寸以便于拆卸和組裝。而把建筑的輔助配件都掛到外面,就可以隨時很方便地更替。我們現(xiàn)在不得不面對環(huán)境危機、為越來越多無法處理的建筑廢料憂慮。而40多年前,蓬皮杜藝術中心的設計就面對這個現(xiàn)象。雖然,成套部件的設計后來沒有派上用場。20世紀90年代整修時,在內(nèi)部加建了一段樓梯,破壞了建筑的完整概念。但是對成千上萬乘電梯俯瞰巴黎全景的游客,對來這里感受或親手參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公眾來說,蓬皮杜藝術中心是那位同名總統(tǒng)獻給巴黎和當代藝術的永遠的禮物。

如果你計劃游覽蓬皮杜藝術中心,我的建議是,先從南邊的斯特拉文斯基噴泉(La Fontaine Stravinski)開始。如果你看過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譜曲的舞劇《火鳥》、《春之祭》、《彼得魯什卡》,一眼就會看出噴泉中那些造型奇特、色彩艷麗的裝置是這些作品的變奏。當年這些舞劇首次在巴黎上演,引發(fā)了劇場中的混戰(zhàn)。保守的觀眾認為,斯特拉文斯基顛三倒四的節(jié)奏和舞蹈演員延展肢體的方式是褻瀆藝術。但是現(xiàn)代芭蕾由此在巴黎生根發(fā)芽。今天,你會在這里看到,人們坐在水池邊,目不轉(zhuǎn)睛地對著漂亮的噴泉雕塑發(fā)呆。

然后繞到“煉油廠”西邊。這里的蓬皮杜廣場是傾斜的,像一個邀請的手勢,引導你順著坡度走向展館入口。但是,稍微停一停。這個廣場可以作為參觀的序幕。走累的觀眾喜歡橫七豎八倒在斜坡上。很多出手不凡的藝術家在這里表演。如果你喜歡他們在地上涂抹出的花樣,或者愿意留一個他們的手工編織品作紀念,就可以留下1歐元,算是幫這些藝術家們湊點路費。

進入藝術中心,抬頭觀賞一下它寬敞高大的內(nèi)部空間,就能體會當年設計師的用心。第五層的展廳最值得看。從20世紀初到60年代,是已經(jīng)成為藝術經(jīng)典的那些藝術家作品的原作。從畢加索、馬蒂斯、布拉克到康定斯基、米羅、賈科梅蒂、波拉克,在這些老牌、所謂當代藝術家創(chuàng)建的世界待幾個小時,真的就像暈暈乎乎地遨游了太空——另一個上帝創(chuàng)造的虛幻世界。但是他們其實只是把人內(nèi)心的各種感受極端地表達出來:驚恐、憤怒、喜悅、嫉妒、虔誠、諷刺、憂傷……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所以就像蓬皮杜先生所說:當代藝術屬于每個人。而肩上時刻要扛著一個國家的總統(tǒng)先生,也正是在欣賞藝術品中緩解重負。多么昂貴的休閑方式。

意猶未盡的觀眾,可以到四層展廳,那里展示的是20世紀60年代至今的作品,更概念、更抽象、更極端,更莫名其妙或更匪夷所思,也更過癮。從藝術中心大樓出來,不要錯過廣場北邊的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工作室。參觀是免費的,但需要清澈靜謐的心態(tài)。來自羅馬尼亞的雕塑家一生50多年都是在巴黎度過的,他把遺作和遺物都留給了法國。(手冊91頁) 蓬皮杜中心的設計師之一倫佐·皮亞諾重新設計了便于讓人參觀的布朗庫西工作室。工作室的外圍都是玻璃,人們可以坐在長椅上,隔著玻璃靜靜地觀看。前面的展廳是他的雕塑工具和未完成品,后面是精心布局的作品。人們趴在玻璃前,屏住氣,慢慢端詳。布朗庫西喜歡流暢和光潔的質(zhì)感,無論金屬還是石頭都變得溫滑,似乎帶著體溫和呼出的氣息,又好像是時光靜靜劃過了它們的肌膚,了無痕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