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jì)念館的展廳分三個部分:流亡前、流亡中、流亡后。紀(jì)念館的前廳和沙龍,復(fù)原出當(dāng)年雨果一家在王家廣場的舊居。我們在這里能看到雨果夫人阿黛爾(Adèle Hugo)的畫像,這個美麗的女主人也是各方朋友云集于此的動力之一。(手冊129頁)這里還有他們的大女兒萊奧波特蒂娜(Leopoldina Hugo)11歲時的畫像。她19歲時去世,對這個家庭是個巨大打擊。紅色沙龍是雨果用紅色錦緞包裹住四壁裝飾起來的,他熱衷于搜羅古董,當(dāng)年擺滿了哥特式和文藝復(fù)興式的家具,以及威尼斯吊燈、帶裂口的瓷盤小碟等。這些東西在他遭流放、風(fēng)聲最緊的1852年被阿黛爾匆忙拍賣掉了。沙龍常常燈火通明,大仲馬、圣伯夫(Charles-Augustin Sainte-Beuve)、戈蒂耶、拉馬?。ˋlphonse Marie Louise Prat de Lamartine)、安熱(David d’Angers)等作家、藝術(shù)家都是這里的???。但是來者都知道,到雨果家只能帶頭腦,不能帶胃口,因為這里僅有非常寡淡的飲料——全家九口人,加上在醫(yī)院療養(yǎng)的哥哥歐仁,都只靠雨果的一支筆,只能勉強(qiáng)應(yīng)付開銷。今天在這里,我們能看到安熱為年輕的雨果雕刻的胸像,以及奧爾良公爵和夫人贈送給雨果的禮物。
接下來的三個房間代表了流放時期的生活,是從他的情人朱麗葉·德魯埃(Juliette Drouet)在根西島(Guernesey)的“高居仙境”(Hauteville Fairy)中搬移來的。高居仙境被雨果的后人捐獻(xiàn)給了法國政府,現(xiàn)在已經(jīng)向公眾開放。朱麗葉的中國沙龍,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會覺得不倫不類。乍看上去是中式的家具、裝飾和小擺設(shè),仔細(xì)看很怪異,無論擺放方式還是圖案都不符合我們的傳統(tǒng),而是西方人想象中的東方。這里可以看到代表雨果和朱麗葉名字字母縮寫的花體字VH和JD。下一個房間是中世紀(jì)風(fēng)格的餐廳,有他們從舊貨市場淘來的各種小玩意兒:陶器、酒器、燭臺等,還有朱麗葉死去女兒的雕像。
最后兩個房間折射了雨果流放歸來之后的生活。他先在克利希大街安身,這里復(fù)原的是那個時期的客廳。沙發(fā)、長椅等家具都是路易十五風(fēng)格的,大鏡子和威尼斯穆惠羅島的枝形吊燈是當(dāng)時沙龍的原物。墻上是雨果那張最為大眾熟悉的畫像:一位白發(fā)長者、法蘭西的詩神。旁邊是羅丹為雨果塑的青銅半身像。老年朱麗葉的畫像上,我們看到她雖已風(fēng)燭殘年滿頭白發(fā),但依然氣質(zhì)典雅溫和。雨果的一對孫子孫女使他在晚年享受到了天倫之樂。在詩集《祖父樂》中,他表現(xiàn)出對兒童情趣的迷戀之情,深受大眾歡迎。喬治(Georges Hugo)和讓娜(Jeanne Hugo)成為巴黎人人皆知的一對天使。聚在這里的除了文化界名流,還有政界要人,包括后來成為總理的克列孟梭(Georges Clemenceau)等人。雨果還在這個沙龍中接待了巴西皇帝唐·佩德羅。皇帝一進(jìn)門就希望見到讓娜小姐。但是讓娜很失望:這個皇帝怎么不穿皇袍?跟普通人沒兩樣。
盡頭的房間是從原來的埃洛大街——后來改名維克多·雨果大街——搬來的,重新布置成雨果去世時的布局,房間里垂掛著櫻桃紅的錦緞。床是路易十三風(fēng)格的, 靠墻的兩張書桌是雨果寫作時用的,他總是站著寫作。這里是他的舞臺,也是他的戰(zhàn)場。從紅色窗簾望出去,樹影中的孚日廣場像是一幅凝固的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