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nèi)在的感覺(1)

生命的真相:葛吉夫的第四道 作者:(瑞士)珍妮·迪·薩爾斯曼


第二章 內(nèi)在的感覺

29.一種接觸的工具

我希望體驗到這樣一個事實:我存在著,不只是作為一個身體、一只動物或一臺機器存在著,而是作為一個人存在著。我的念頭和感受都是動物層面的。當我把注意力轉(zhuǎn)向自己,我發(fā)現(xiàn)我從未有過覺知,從未清醒過。我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存在的。我完全忘記了這些問題。我一生都從未體驗過這些最為重要的東西。

當我嘗試把注意力轉(zhuǎn)向自己時,我發(fā)現(xiàn)這樣做很困難,實際上我?guī)缀鯊奈催@么嘗試過。我的注意力總是投注在一些我自己以外的東西上,什么都比我自己重要。我會去思考這個世界,但不會去思考我自己,思考我是誰。所以第一步就是去思考“我存在”,思考存在這個事實。沒有這種思考,我永遠不會記得自己的存在,但是只有這種思考是不夠的,這不是一種體驗。只有我的思維參與了進來。要記得我的存在,我還需要去渴望。然而我卻沒有這樣的渴望,也根本不在乎。我對自身存在的這個事實沒有興趣。如果我能真正地看到這一點,那將對我是一個沖擊。我開始了解原來我的心并不聽命于我,我對它完全沒有任何控制力。

我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存在著,但我對此并不了解。我不知道作為一個人而存在意味著什么。除非我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否則我永遠也不會了解我為什么存在以及我是如何存在的。我必須去體驗,去了解——我的存在必須是一種有意識的存在,否則它就沒有意義。但了解和體驗又意味著什么呢?我需要看到思考是不夠的,我永遠無法靠思考去獲得體驗。我需要讓更多的部分參與到我的臨在中來,但我要怎么做呢?

我需要看到我缺乏與身體的連接。沒有這種連接,我就會陷入導致幻想產(chǎn)生的念頭或多變的情緒里。我的身體要么是我的主人,像一個暴君一樣不斷要我去滿足它的需求;要么是我的敵人,不得不為我所有的念頭和感受付出代價。我的身體可以為我體驗自己的存在提供最好的支持。它處于地球的層面上,從地球上汲取力量。我們生活中的行動就是在這個層面上、這個范圍里,而非飄在天上。我需要體會到自己的身體在地球上、在大地上。這要靠我的感覺——感覺身體的重量、體積,更為重要的是去感覺身體里有一股力量、一股能量。我需要通過感覺去體會與身體的深入連接,就好像它已經(jīng)成為我的親密伙伴一樣。

我們以后會覺察到不同種類的感覺,但現(xiàn)在我需要意識到感覺是一個了解的工具,是一個接觸自我的工具。如果我想要了解自己的存在,就需要通過接觸來感覺內(nèi)在的那股力量和能量。比如說,如果我想了解自己思維的品質(zhì),就必須通過一種感覺來與它接觸。對于身體的能量和情感的能量,我也需要用同樣的方法來了解。我需要有一種感覺,不僅僅是對肌肉的感覺、對緊張的感覺,而是一種對能量的內(nèi)在感覺——一種對身體活力的感覺。

我們很難有主動的感覺。在生活中只有像巨大的悲傷或危險這樣偶爾產(chǎn)生的沖擊才會給我們帶來內(nèi)在的感覺。如果不是被迫的,我就不會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胃不疼,我就會忘記它的存在。但如果要了解自己內(nèi)在的能量狀態(tài),我就必須要有一種主動的感覺。一個有意識的人會恒久地保持對自己的感覺,隨時了解自己內(nèi)在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發(fā)展出一種內(nèi)在的感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