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回來以后我寫了封郵件,簡述了我們這次活動的事情及想要邀請的事宜,被拒!
我寫信給了秘書們,婉拒!
我換人請其他新東方的高層,全部默拒!
9、最后又厚臉皮寫了一封感人至深,發(fā)自肺腑的信過去,切中要害,從頭到尾,字字泣血了快,這下俞老師不僅答應(yīng)了,而且是要從當(dāng)天的另一個活動中半中間趕過來,致辭完以后再趕回去,中間一個小時給我們的活動了。
這個結(jié)果怎么樣?我想還不錯。那封信是什么?為什么能打動他?這是研究生會三個主席都問過我的問題。這封信不是在吹牛,也不是在哭窮,更不是在假慈悲,而是我把這件事從前到后全部串聯(lián)起來,告訴俞老師,在他不知道的時候,以及他不知道的地方,有一個小女生,在完全沒有任何門路和技巧的前提下,用了多少時間,一個人走了多遠(yuǎn),在陌生城市的黑夜里擔(dān)驚受怕了多久,才拿到這樣的一個珍貴的機(jī)會能與他對話;而那天他隨手在一本書上簽下的一個名字之后,以及抬頭微笑的說出一個郵箱地址的時候,是如何讓一個小女孩相信“百折不撓”與“鍥而不舍”是究竟是怎樣的含義。這封信真的是發(fā)自肺腑,而絕非表面抒情。
可能這不算一個夢想,或者只是為了完成一個組織上交給的任務(wù),但是我更多的原意把它定義成一種信念,一種從無到有的破釜沉舟,就像新東方那句喊了很多年的校訓(xùn):“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
而這之后,我便永遠(yuǎn)相信,只要我想要的,沒有什么我得不到,只是看我究竟有多么想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