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龜交易法則》情緒陷阱(4)

海龜交易法則 作者:(美)柯蒂斯·費思


究竟是按最初的決定在損失了10%的情況下退出,還是繼續(xù)持有這個頭寸?讓我們看看認知偏差對這個決策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割肉退出對一個有損失厭惡癥的交易者來說是件極端痛苦的事,因為這會讓損失變成板上釘釘?shù)默F(xiàn)實。他相信,只要他堅持不退出,他就有機會等待市場反彈,最終失而復得。沉沒成本效應則會讓決策過程變了味兒:有損失厭惡癥的交易者考慮的不是市場下一步會怎么變化,而是怎么想辦法避免讓那1 000美元真的打水漂。所以,這個新手決定繼續(xù)持有這個頭寸不是因為他相信市場會反彈,而是因為他不想接受損失,白白浪費那1 000美元。那么,如果價格繼續(xù)下跌,損失上升到了2 000美元會怎么樣呢?

理性思維要求他退出。不管他最初對市場有什么樣的假設,市場已明顯證明了他的錯誤,因為價格已經(jīng)遠遠低于他最初定下的退出點。不幸的是,上述兩種認知偏差在這個時候變得更嚴重了。他想避免損失,但損失更大了,更加不堪忍受。對許多人來說,這種心理會繼續(xù)下去,直到他們把所有的錢都輸個精光,或者終于在恐慌之中倉皇逃出,讓賬戶賠掉30%~50%—也就是3~5個10%。

在互聯(lián)網(wǎng)熱潮的黃金時期,我就在硅谷工作,認識很多高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和營銷官員。其中有幾個身家過百萬美元,因為他們手里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權。在1999年后期到2000年年初的那段時間,他們志得意滿地目睹股價一天接一天地躥升。當股價在2000年開始下跌時,我問許多朋友他們打算什么時候賣掉手中的股票。他們的回答幾乎如出一轍:“等價格回到X美元的時候,我就賣?!倍@個X要遠高于當時的市價。結果,幾乎每一個人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股票一路跌到了最初價值的1/10甚至1/100,他們卻始終沒有賣出。價格越低,他們就越有理由繼續(xù)等待。“我已經(jīng)賠了200萬美元,再賠個幾百美元算什么?”這是他們的普遍心態(tài)。

處置效應是指投資者傾向于賣掉價格正在上漲的股票,卻保留價值正在下跌的股票。有人認為這種效應與沉沒成本效應有關,因為兩種現(xiàn)象都證明了一件事:投資者不愿意承認過去的決策并不成功。類似的,早早兌現(xiàn)利潤的傾向也是來源于人們不愿意丟掉贏利機會的傾向。對懷有這種傾向的交易者來說,彌補大損失是很難的,因為能夠賺大錢的交易早早就被終結,潛力也就永遠失去了。

結果偏好是指一個人傾向于根據(jù)一個決策的最終結果,而不是本身的質量來判斷這個決策的好壞。說到風險和不確定性,有很多問題是沒有正確答案的。出于這個原因,一個人有時候會作出一個自認為有理、看起來也是正確的決策,但由于沒有預見到也不可能預見到的因素,這個決策并沒有帶來理想中的結果。

結果偏好會導致人們過于重視實際發(fā)生的事情,忽視決策本身的質量。在交易世界中,即使是正確的方法也可能賠錢,甚至有可能連續(xù)賠錢。這些損失會導致交易者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決策程序,于是對自己一直在使用的方法作出負面評價,因為這個方法的結果是負面的。再加上近期偏好,這個問題會變得尤其嚴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