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哲學史
面向生活世界——論21世紀的中國哲學
慎獨、踐行與公眾知識分子——儒家宗教情懷的歷史表現及其特征
思想史上的“思孟學派”問題
社會進步與知識分子的人文素養(yǎng)——阿爾貝特·施韋澤的偉大人格及啟示
王弼言象意之辨新詮
宗教與無神論
清代的佛教基礎及入關早期佛教認識之初探
簡論近代中國的非基督教運動
政治視角中的禪宗清規(guī)
中國伊斯蘭教及其西方的相關研究
當代視野下三大世界宗教共同價值觀初探——文化差異與協同研究的特殊視角
“龍門中興”——教派復興運動的個案研究
道是無情勝有情——試析菩薩行的情感維度
中國社會中的伊斯蘭教——和諧發(fā)展中的求同存異
青年學者論壇
從句子的觀念看先秦時期不存在三段論邏輯
語言之為際——王船山語言哲學發(fā)微
良知與政治——王陽明良知學說的政治向度考察
哲學教育與文化傳播
我們今天應當如何普及儒學
兒童哲學——關注整體性的倫理教育
海外首譯
近代道德哲學史中的諸論題
現代性和人性之間——面對虛擬世界的挑戰(zhàn),倫理學課程的生活世界定向功能
學人自述與文獻鉤沉
從兩漢經學到傳統政治哲學——我的學術歷程
哈佛所見霍金文檔中與中國學人相關的幾條材料
陳寅恪先生不曾入集的三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