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魔幻寫實的文學舞臺(11)

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活著是為了說故事 作者:楊照


《百年孤獨》很像中國農(nóng)村里帶著一把胡琴游走的瞎子講出來的故事。你們讀過琦君散文里的回憶嗎?瞎子到家里面來說故事,一天說不完,第二個晚上繼續(xù)說,第三個晚上、第四個晚上繼續(xù)說……這和讀小說有什么根本差別?講過的就講過了,不能倒回去,不能把講過了的和后來講的、正在講的內(nèi)容比對。唯一能把握的,就是聽講過程中留下的松散印象。

讓人家這樣聽的故事,也就會有不一樣的講法。說故事的人會假設(shè),前面講的故事給聽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他們記住了什么,又記錯了什么。講故事的人在這樣的假設(shè)上繼續(xù)講下去。上次這個人不是死了嗎?你有印象這個人死了,他就是死了。說故事的人今天又講到他,他又做了一件事,如果是讀小說,我們會翻回第三章,確定他真的死了,就認定現(xiàn)在他是鬼了。但說故事不一樣,說故事的人要你處于不確定的懷疑里。好像他死了,不是嗎?那怎么又回來了呢?是我記錯了,還是他變成了鬼或者其他什么呢?故事一直在這種不確定的懷疑中聽下去,就產(chǎn)生了前面提過的那種世界有許多可能的危險感。沒法通過查看找到答案,太多事無法確定下來。

長篇故事不提供清楚的結(jié)構(gòu),只是不斷地敘述,從這個時點連到那個時點。加西亞·馬爾克斯滔滔不絕的敘述,就是要阻止讀者動用平常讀小說的習慣,一看到布恩迪亞上校又面對行刑隊了,趕緊找前一次出現(xiàn)這個鏡頭是在哪里,比對兩次的異同。不,他要我們就那樣入迷地聽下去,聽得迷迷糊糊也沒關(guān)系,迷離恍惚才是魔術(shù)時光應(yīng)該帶來的氣氛。

巨大的敘事之流

巨大的敘事河流一路流下去,一直奔流入海。只有敘述終止了,我們才可以回頭。你可以回頭重來一次、兩次,重來多少次都可以,但總是要讓那歌唱下去,不然就失去這種形式的特殊意義了。沉浸在敘事之流里,答案都在你腦中,腦中對前面的故事留下什么印象,那就是了,因為這是一首敘事曲,是在時間流蕩中不斷變化的東西,而不是小說。

這是對我們閱讀經(jīng)驗的挑戰(zhàn)。你可以試試每天睡前讀《百年孤獨》,讀到睡著。其間會有一段意識模糊的階段,不知道讀到什么,不知道自己到底讀進去沒有,讀了又似乎沒讀。真的就很像小孩聽大人說故事,或是躲在戲臺腳看歌仔戲,聽聽看看就不支昏睡過去了。明天戲照樣接著演下去,你不能說前面那段我沒看到,可不可以倒帶一下?樊梨花和薛丁山第一次決斗到底是什么結(jié)果你不知道,沒辦法,你睡著了,睡著了就是睡著了,那個敘述時間不會回來了。你就只能從他們第二次見面時接下去,邊看邊猜測那第一次發(fā)生了什么事。我覺得這是閱讀《百年孤獨》最好的方法。

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然后一直讀到睡著。睡醒后不要回頭,你認為睡著前讀到哪里,第二天就繼續(xù)讀下去,再讀到睡著,第三天繼續(xù)讀下去。這樣的話,說不定三五天就可以把《百年孤獨》讀完一次。五個星期內(nèi),你或許可以讀個十次。于是這部小說就進入了你的生命,成為你隨身帶著用以觀察、理解世界的一面透鏡,你的生命也就因而變得不一樣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