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找·蘇慧廉》陌生人(1861-1890)(31)

尋找:蘇慧廉 作者:沈迦


溫州城區(qū)當(dāng)時已有十萬人口,街上也是車水馬龍,但進入教堂的很少。

人群川流不息,急著趕時間去工作。也沒人想到他們需要我們的寶貝,不過他們確實很需要,他們的需求會向我們伸出渴望的雙臂。我們坐在那里等候,我們感受到他們正有力地牽動著我們的心弦,不要期望哪位中國人會大喊“請你過來,幫助我們!”……差不多是同樣的情景,在我們門前匆匆而過的幽靈般人群中,“中國人” 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他渴求救贖,但又想逃避。 [1]

終于有人進來了。傳教士讓他坐下,自己卻站著,想辦法激起他的興趣。對于一百多年前的中國人而言,聽一個洋人站著講話是很有吸引力的。外面經(jīng)過的人,看到屋內(nèi)有人,也進來看熱鬧。據(jù)蘇慧廉記載,當(dāng)時街頭教堂為了吸引路人進來,還為來訪者提供茶水與香煙。

在那樣一個懷疑、厭惡外國人的年代,采取這樣的方式是明智的。有些傳教士甚至還不止提供香煙——如果可能的話——每周日還會為信徒提供免費的午餐,這直接導(dǎo)致了那些“為物質(zhì)利益受洗[2]的基督徒”的產(chǎn)生?;酵降纳屏贾L了這樣的風(fēng)氣,因為當(dāng)時入教的人不多,而且這些人大多貧寒,對生活也很絕望,為做禮拜很多人得走很遠(yuǎn)的路。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習(xí)俗成了教會的負(fù)擔(dān),對教徒也產(chǎn)生了危害。但現(xiàn)在如果拋棄這樣的傳統(tǒng),弄得不好的話就會引起誤會。一位現(xiàn)在仍工作在第一線的優(yōu)秀傳教士,就巧妙并智慧地用無害的方法結(jié)束了這樣的傳統(tǒng)。做禮拜時,他向教徒說,下次禮拜時會每人贈送一只籃子,以便他們自帶午飯來。當(dāng)然,這樣的舉措在當(dāng)時引起了眾人的竊竊私語,不過后來并沒有造成壞的結(jié)果。[3]

這是蘇慧廉后來的回憶及反思。他剛到溫州時,是不是也這樣做,不得而知。

進入街頭教堂的人稍微多起來,蘇慧廉便開始講道了。他先說上帝創(chuàng)造天地萬物,并派祂的獨生愛子耶穌來到世間,耶穌為了為世人贖罪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路熙回憶,蘇慧廉面對非基督徒的聽眾,往往會像使徒保羅一樣,說這樣的開場白:

你們自己的諺語說你們的生命來自老天,而不是來自偶像。你們信靠老天而獲得食物,而非偶像。良心被稱作天良,和平喜樂是天賜之福,這都不是靠拜偶像得來的。你們的語言里面,最大的愿望就是來世可以登上天堂。為什么要敬拜人們手做的泥菩薩,忘了天地之主——你們的天父呢?

[1]①蘇慧廉:《晚清溫州紀(jì)事》,第22頁。

[2]②接受洗禮。洗禮(Baptism)是基督教主要圣事之一,也是基督教的入教儀式。通過此禮,可以洗掉入教人的“原罪”和“本罪”,并建立起自己與上帝的聯(lián)系。

[3]③Soothill, “Our Mission in China,”The Missionary Echo (1906): 78-78.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