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缺什么,日本缺什么》可怕的“日本病”(4)

中國缺什么,日本缺什么 作者:(日)近藤大介


就這樣,經(jīng)過了半年多的“交涉”,這份“策劃書”終于出現(xiàn)在了每月一度的總公司董事會上??墒牵械亩露疾魂P注策劃書是否完美,而是從“如何利用這份策劃為自己謀利”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探討”。如果某位董事認為,實施這份計劃雖然可以為公司盈利,卻沒有給自己帶來好處,或者會給自己在公司內的競爭對手帶來更多的好處,那么他就會毫不猶豫地反對,然后故意提出一些須要延后決定的理由,最終使得策劃書被駁回或者被迫“改日再議”。

誰都知道,沒有哪位中國公司的“老板”會耐著性子等待這么長時間。而且,更加令人難以忍受的是,無論中方怎樣一遍又一遍地詢問結果,日方的回答都只有一個——“尚在研究中”。所以前文中,面對著瀕臨破產(chǎn)卻仍在“研究中”的夏普,郭臺銘董事長會憤怒地離場實屬情理之中。

在北京,我有一位交情甚好的優(yōu)秀的律師朋友。他在日本某著名大學獲得了法學碩士學位,對日本的情況非常了解。2000年,他從日本回到了中國北京后,一直擔任日本企業(yè)在華現(xiàn)地法人的顧問律師。有一次,他嘆息著對我說:

“自我成為日本企業(yè)的顧問律師的那一刻起,我就為了擴大這些企業(yè)的收益,從法律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建議。但是,在和那些從日本總公司派來的日本人總經(jīng)理打交道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他們的“視線”和我的有些不一致。也就是說,我實心實意地為了實現(xiàn)公司的最大利益而提出法律方面的建議??墒牵切┛偨?jīng)理竟然對這些‘對公司發(fā)展明顯有利’的建議說‘NO’,有時甚至還會做出一些有損于公司利益的決定。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無法理解那些日本人的想法。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一本日本推理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只考慮自己仕途的上班族。讀完之后,我恍然大悟——這些日本總經(jīng)理的人生最大目標也是‘讓自己在公司里出人頭地’,所以對于他們來說,在公司里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最大程度的逃避有可能對自己的仕途產(chǎn)生阻礙的風險和責任’。

一旦理解了日本人的心里想法,我的工作就變得非常順暢了。從那以后,當我再向日本企業(yè)提交文件的時候,我絕對不會像以前一樣在文件中寫‘我認為某某工程將會為公司帶來最大收益’,而是直接面見日本人總經(jīng)理,向他說明‘根據(jù)某某部分的記述,即使這項工程最終失敗,您也能避免承擔任何責任’。于是,日本人總經(jīng)理立即笑逐顏開,然后拍著我的肩膀說‘你真是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律師’。就這樣,我得到了中國日本商會的高度認可,委托我擔任顧問的日本企業(yè)也越來越多了起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