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博弈與社會》第二節(jié) 軸心時代的制度企業(yè)家(9)

博弈與社會 作者:張維迎


佛陀大慈大悲,主張寬容,善待惡人,但通過靈魂的“輪回轉(zhuǎn)世”設(shè)計了一個更厲害的“獎善懲惡”機制。按照佛教教義,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每個連續(xù)的生命都按照其前世行為的道德程度被賦予“高等”或“低等”的身體,只有最積德行善者才能進入“涅槃”境地。相信這一教義的人自然只敢作善不敢作惡了。耶穌與佛陀類似,他說要“愛你們的仇人”,不主張“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但他用“天堂”和“地獄”作為獎懲手段,讓公正的上帝行使最終懲罰之權(quán)。

上帝和天國的獎懲比塵世的獎懲更有力、更有效?!疤炀W(wǎng)恢恢,疏而不漏?!币粋€人可以背著別人干壞事,但沒有辦法背著上帝干壞事。進一步,因為上帝與人簽訂的是長期契約,是算總賬的契約,任何人如果想得到上帝承諾的最終回報(如來世的不朽),就必須時時刻刻保持一顆善良之心,行善良之舉,不違反上帝的意志。所以,如果一個人真正相信上帝的存在,對他的人間監(jiān)督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了。當(dāng)然上帝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犯錯誤的,因為人間總是充滿誘惑。上帝寬容又仁慈,會原諒人的一些錯誤,給予人悔過自新的機會,但前提是人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向上帝懺悔,并用善行來贖罪。所以,在大部分宗教中,懺悔就成為人請求上帝(或上帝的代表)原諒的基本規(guī)則,就像生活中我們做錯事時向?qū)Ψ降狼溉缓蟮玫秸徑庖粯印?/p>

對大部分軸心時代的思想家來說,“獎善懲惡”是正義和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行善之人和作惡之徒得到的報答是一樣的,這樣的社會顯然是不公正的,是無“道”的。所以,人人應(yīng)該有是非之心,不應(yīng)該把個人好惡作為判斷善惡的標(biāo)準(zhǔn)。

如果我們套用前面講的博弈理論,以上五點基本思想可以概括為:人類有權(quán)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如果個人只考慮自己的短期利益,會導(dǎo)致“囚徒困境”(互相傷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人們遵守一些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克制自己的私欲、推己及人、互助相愛、誠實守信);為了使這些行為規(guī)范得到有效執(zhí)行,不僅需要人們有善心,也需要“獎善懲惡”的激勵機制;當(dāng)人們認識自己的長遠利益,“獎善懲惡”機制得到公正執(zhí)行,人與人之間相偶不相殘、相親不相害,人類就可以走出囚徒困境,享受和諧而幸福的生活。

《博弈與社會》讀書網(wǎng)·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