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食社”供應(yīng)的,以南方菜點為多,我只記得有一種燒餅,香酥松脆,很像現(xiàn)在的蟹殼黃,與北京硬韌的芝麻醬燒餅一比,風味截然不同。她選用的餐具都很漂亮。這些,都是事隔八十年尚存的印象。
“小橋食社”生意不錯,食客有學生、教職員及其眷屬,附近又沒有別的小吃店可去,可以說是獨門生意,或許應(yīng)該說是一枝獨秀才對。問題是趙伯母交游廣闊,又喜請客。凡是稍熟的人到店里,她總是嚷著:“稀客,稀客,今天我請客。 ”就這樣,“小橋食社”在請客聲中關(guān)閉了。
1958年,趙氏夫婦來臺參加“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三哥嫂與他們相聚多次,臨行前曾請他們吃飯,并請到胡適及梅貽琦兩位先生作陪。我因俗務(wù)纏身,未能躬逢其盛。據(jù)三哥嫂說,趙伯母仍是談笑風生,意興不減當年。
1974年,三哥貞明到美國探親,在舊金山停留時,曾與趙老伯電話聯(lián)絡(luò)。兩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親自駕車,將他接往山區(qū)住宅相聚。他們熱情招待后,堅持留三哥在山間小住。三哥看到兩位老人事事必須躬親,不忍打擾,堅持不肯停留。結(jié)果二老再親送下山,并在中國餐館請他吃飯。趙伯母一邊殷勤叫菜,一邊說:“沒關(guān)系,吃不完你帶回去,可以兩天不買食物?!?/p>
他們夫婦是兩個性格并不相同的人,一個沉默,一個爽朗,但是那種灑脫及崇尚自由、互相尊重的德性,一直讓人羨慕。他們?nèi)缟裣删靷H一般。如今雖已作古,仍令人懷念不已。
·陳寅恪先生
陳寅恪先生家學淵源(其父陳三立為清末著名的詩人,父子二人皆為飽學之士),游學歐美十數(shù)年,抗戰(zhàn)時期任教于西南聯(lián)大,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陳寅恪在清華研究院任教時,尚未結(jié)婚,與趙元任先生比鄰而居。他自己雇了一個聽差,侍候起居,卻在趙家一起吃飯。
那時還沒有電冰箱,所謂冰箱,是用木料制作,里面釘了洋鐵皮,上層放冰,下層放置要冰鎮(zhèn)的東西。臺灣地區(qū)在電冰箱沒有普及以前,也常見到。在北平,冬季河水都結(jié)厚冰,有專營藏冰的冰窖,冬天把冰放進去,到夏天取出來出售。清華的住家中,九成都有冰箱,可冰酸梅湯、水果、開水等。冰塊每天由冰廠的伙計按時送來,趙伯母身體肥胖,夏天怕熱,所以尤愛冷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