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賣菜叔日記》苦難的童年(9)

賣菜叔日記:寫給孩子們的奮斗史 作者:賣菜叔


能干的母親

母親的心靈手巧,從村里人都找她做針線活就可以看出來。為了掙些零用錢補(bǔ)貼家用,母親經(jīng)常到各家去做零活。每次母親回來都會帶些東家給的好吃食,這是最令我感到開心的事情。

母親是一位心靈手巧的人,在我們大徐營村,她幾乎給每家都做過針線活。每次給別人家干完針線活回來時,母親不是端一碗好面湯就是拎兩個高粱面蒸的花卷子饃給我吃,有時還會端一碗粉條燉肉或面片熬河魚。最讓我難忘的一次是光棍三叔的鄰居徐建家給我們端了一碗蓮藕燉五花肉,那時蓮藕除了他們家能吃上,別人都甭想,只因?yàn)樾旖ǖ母赣H是安徽淮南煤礦的工人。他家給母親端來的這碗飯是我從未看到過的美味佳肴,那香味我連聞都沒聞過!

那個年代在農(nóng)村,誰家能有一位當(dāng)工人的,那可真是“牛氣沖天帶閃電”了!我小時候冬天戴的棉線帽子、腳穿的棉鞋大半是他家人給的。這一天的蓮藕燉五花肉,是母親帶著被我那半智障父親氣出的一身的病,不分晝夜給他家織了一匹粗布再加一匹粗棉布換來的。那天中午徐建的母親端來這碗熱氣騰騰散發(fā)著香味的飯時,母親怕我個子長不高,讓我吃。母親總是很心疼我,從莊稼地里摘下的野果實(shí),自己都舍不得吃,每次都是把果子放在她上身帶大襟的褂兜里帶回家給我吃。我聞著那誘人的香味,對母親說:“娘,您吃吧,您吃了好補(bǔ)補(bǔ)身子,等您的病好了還要給我做花褂子穿呢!”其實(shí)當(dāng)時別說是一碗,就是三碗五碗我也能一口氣吃個精光!但我不敢吃,一來是母親更需要營養(yǎng),二來是怕吃習(xí)慣了這個味,養(yǎng)成好吃嘴可怎么辦呀。說我不好吃是假的,是貓不吃魚—假斯文,所以那天中午我的口水一個勁兒地往外涌。

那時候家里的日子總是過得捉襟見肘,別人家都有點(diǎn)小收入,種幾棵生姜,養(yǎng)只小羊,喂幾只雞,養(yǎng)頭豬,都能養(yǎng)家糊口。可是我們家什么都養(yǎng)不活。一家人日常吃鹽、打油、買洋火、磨面粉等全靠每年秋季兩三分地的生姜維持。別人家有個能主事的男主人,都把自家的生姜用兩轱轆的架子車?yán)胶幽祥_封去賣,還有的拉到黃河以北,更能賣個好價錢。我的父親不認(rèn)識秤,他用架子車把生姜拉到我們這里的歐廟集上賣,被集上的姜行戶以很低的價格給收購了。

還有一件陳年舊事,有一年夏天,我們東村的一位大老爺家辦喜事,母親把父親一冬天挖淮河賣命掙來的幾塊錢掖在兜子里去喝喜酒。母親知道我嘴饞,拿的禮錢又少,她怕別人說閑話,就把我放在家里。母親臨出門時再三叮囑我:“扛事乖,等我晚上回來給你捎一大塊豬皮,再拿兩個大白饃給你吃!”母親個子高,她在前面大踏步地往東村走,我就在后面緊七步、慢八步地跟著跑,一直跑了幾里路才跟上母親。母親回頭看見是我,又急又氣,脫掉右腳的鞋對著我的屁股“啪啪”打了好幾下子,然后又心疼得掉眼淚,我也站路邊哇哇地哭,母親看我哭得可憐更是泣不成聲。那天母親最后有沒有去喝喜酒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但母子抱頭痛哭的場景卻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