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改變對波斯的劣勢,能夠購買到廉價的絲綢,查士丁尼一世決定繞開薩珊波斯,與東方民族進行直接貿易。查士丁尼一世曾企圖通過位于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匈奴部落和東方進行絲綢貿易,他對匈奴可汗戈洛德進行了洗禮,并建立友好關系。但是,令查士丁尼一世大失所望的是,戈洛德因匈奴部落的暴動而失去了統(tǒng)治地位,查士丁尼希望通過黑海地區(qū)的匈奴部落來開辟黑海以北草原絲路的設想宣告失敗。
查士丁尼也曾經試圖通過南部的海上貿易路線獲得絲綢,以打破波斯人對拜占庭帝國的貿易壟斷。531年,查士丁尼遣使拜占庭帝國在北非的盟友,今埃塞俄比亞的阿克蘇姆王國,說服他們派商團通過海路前往錫蘭(今斯里蘭卡)購買絲綢,再轉賣給拜占庭人,因為這樣做他們的商團可以賺取很多錢,而羅馬人也可以在一方面受益,即不再把錢送給它的敵人——波斯。此時的拜占庭帝國還控制著北非、埃及以及東地中海地區(qū),他們可以通過在紅海東北角的阿烏拉港和南部的克里斯馬港,將阿克蘇姆人帶來的絲綢轉運到安條克以及君士坦丁堡。
阿克蘇姆王國控制著由紅海進入印度洋的通道,具備遠航至南亞的航海技術,他們也確實接受了拜占庭人的建議,開始從事與錫蘭之間的絲綢貿易,但是,查士丁尼的計劃最終仍舊歸于失敗。原因可能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阿克蘇姆人無力在錫蘭的絲綢貿易市場上和波斯人競爭。波斯控制的海港比阿克蘇姆王國的港口更加靠近印度次大陸,波斯商人往往能趕在阿克蘇姆商人之前將絲貨全都買走;另一方面,阿克蘇姆人對從事與錫蘭的絲綢貿易熱情不高,他們之所以答應查士丁尼一世的建議,只是為了借助于拜占庭帝國的力量,來完成對紅海地區(qū)的絕對掌控。事實上,在查士丁尼一世遣使阿克蘇姆不久后,便出兵占據阿拉伯半島南部的也門地區(qū),支持阿克蘇姆王國干涉該地區(qū)的宗教紛爭。
兩次嘗試,兩度失敗,拜占庭帝國急需發(fā)現新的渠道,以打破波斯人對絲綢貿易的壟斷地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拜占庭帝國意外地迎來了以粟特人馬涅亞克為首的西突厥汗國的使團。
馬涅亞克一行取道于里海、黑海以北的草原通道,翻越高加索山脈,最終抵達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他們攜帶著大量的生絲以及室點密可汗的書信,向拜占庭轉達了進行貿易和聯手對付波斯帝國的信息。
當時拜占庭的皇帝已經是查士丁二世了,他熱情接待了突厥使團。彌南德對于查士丁二世接見突厥使團的談話內容有詳細的記載:突厥國書以斯基泰文字寫成,羅馬皇帝通過譯官讀過國書后,盛情款待突厥使團,然后詢問使者突厥人之政府如何組織、其國位于何處。突厥使者告訴皇帝,其國分為四部,但統(tǒng)治全國之權為西扎布魯一人獨攬。又告訴皇帝,突厥已經征服噠,使他們臣服?;实塾谑前l(fā)問:“那么,你們已經征服噠全國了嗎?”使者回答:“已全部征服。”皇帝又問:“噠人居住在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回答:“陛下,噠人居于城市?!薄澳敲矗被实壅f,“你們顯然已占領那些城市啦!”回答:“確實如此?!被实壅f:“告訴我們,有多少阿瓦爾人(Avars)叛離突厥,是否還有阿瓦爾人歸突厥統(tǒng)治?”“陛下,還有一些仍依附于我們。逃跑的阿瓦爾人大約有2萬人左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