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眾講話是門技術活》二、為什么害怕當眾講話?(11)

當眾講話是門技術活 作者:樊榮強


(4)需求解讀:需求層次理論

需求層次理論亦稱“基本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行為科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所提出。它與認知不協(xié)調理論的不同在于,它從人的基本需求層面解釋人的行為動力。

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各層次需要的基本含義如下:

1)生理的需求。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饑、渴、衣、住、性等方面的要求。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的動力。

2)安全的需求。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yè)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yè)病的侵襲、接觸嚴酷的監(jiān)督等方面的需要。

3)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又稱社交需求。這一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友情、愛情與親情的需要;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于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并相互關心和照顧。

4)尊重的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wěn)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

5)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也稱為高峰體驗。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xiàn)個人理想、抱負,發(fā)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xiàn)境界的人。

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fā)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相應的,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勵力量。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占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fā)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fā)展后,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