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心照神交—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xué)中的“心”范疇及與中國之關(guān)聯(lián)(1)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 作者:王向遠


心照神交—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xué)中的“心”范疇及與中國之關(guān)聯(lián)

一、中日之“心”的關(guān)聯(lián)

古代日本的“心”一詞是從中國輸入的外來詞。誠然,在“心”這個漢字傳入之前,遠古日本人就已經(jīng)有了“こころ”(kokoro)一詞,但若細致分析起來,“こころ”一詞的詞根似乎是“ここ”(koko)”,意即“此處”。“ろ”(ro)在遠古日語中是一個結(jié)尾詞,起調(diào)整語氣并表達某種情感的作用。日本原有的“こころ”,只是“此處”的意思,本是一個方位代詞,可推知當(dāng)時的日本人是以“心”的部位指代身體所在。在漢字“心”傳入后,日本人始以“こころ”來訓(xùn)讀“心”。中國之“心”與日本“こころ”合而為一,同時,保留了漢字本有的音與義的“心”,與日本固有的“こころ”并存。這樣,“心”就有了“しん”(shin)和“こころ”(kokoro)兩種讀法。前者是“音讀”,模仿中國固有的發(fā)音;后者是日本人的訓(xùn)讀。兩者作為詞素時,其構(gòu)詞功能有所不同,但作為單字,其意思基本相同。

在中國古人看來,“心”包含著兩方面的基本意義,既是人體心臟器官,又是思維器官與精神所寄。作為“心臟”之“心”,心是中心;作為思維器官之“心”,心有知、情、意的功能,是認(rèn)識、感情、意志的代稱,是精神與思考的所在?!墩f文》:“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币孕呐渫粒翞橹醒?,表示人心不僅是身體五臟四肢的主宰,而且是人的精神活動的中樞。《釋名·釋形體》云:“心,纖也,所識纖微,無物不貫也。”心能通過思慮而認(rèn)知事物最細微的部分,心之為“纖”,強調(diào)心的認(rèn)識分析與辨別的功能?!墩f文系傳通論》云:“心者,人之本也,身之中也,與人俱生,故于文,心象人心之正中也。”心在人體五臟四肢中居中央,為身之中、人之本。《淮南子·精神訓(xùn)》:“心者,形之主。”《鬼谷子·捭闔》:“心者,神之主也?!薄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心者,生之本。”這些均將“心”解釋為人之主宰與根本。在后來的儒學(xué)與佛學(xué)中,“心”成為一個核心概念。隨著儒學(xué)、佛學(xué)在日本的廣泛傳播,中國之“心”以及關(guān)于心的種種言說,特別是中國儒學(xué)中的心性之學(xué)、陽明心學(xué)、佛教禪宗中的“佛即心”的佛性論,也都傳到了日本,并必然會對日本古典文論的概念范疇的形成、理論體系的構(gòu)建,產(chǎn)生或明或暗、或多或少的影響。

日本人對“心”的認(rèn)識,主要是在中國之“心”的影響下形成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